世界社會論壇:看見世界的多元本質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世界社會論壇:看見世界的多元本質

2006年02月11日
作者:莫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以官方要員與跨國企業為首、點綴以好萊塢巨星驚鴻一瞥的世界經濟論壇,一如往年於農曆年前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由於去年在該地發表的「環境永續指數」(ESI)台灣排名倒數第二,使得達沃斯論壇的一舉一動開始廣受各界重視。

然而,本文並非要談論世界經濟論壇,而是它的對應面──許多台灣民眾不知道的是,另一股企圖和跨國企業巨人相抗衡、以草根運動活力為主體的「世界社會論壇」(World Social Forum),同一時間也在南亞的巴基斯坦、拉美的委內瑞拉、以及非洲的馬利召開。在這些地方,沒有豪華氣派的會議中心或黑頭車隊,沒有比爾蓋茲等級的世界首富聚集鎂光燈焦點,也沒有動輒以世界為規模的經濟論述撐場面;有的是,以校園教室、帳棚、街道邊為場地,幾幅手工繪製的POP海報,以手持擴音器,幾個人聚集就開講的工作坊與小型論壇。

是的,這就是每年吸引數萬人聚集的世界社會論壇,今年已經是第六屆,想來參加討論,有事先規劃好的議程場次嗎?想來參展的,請問有統一的註冊與申請窗口嗎?抱歉,一切尚在「規劃中」。會後,大會決議或宣言呢?抱歉,沒有這樣的東西!然而,這正是論壇的特色所在,多元、開放;而且,一切都是地方環保團體以及有限的資源,透過非正式的網絡集結起來的成果。

世界社會論壇起於2001年的巴西榆港(Porto Alegre),今年已是第六屆,已成為全球公民社會的平台,提供一個人民及草根組織為主導的開放式論壇,藉以抗衡以跨國企業及政府官員為核心的世界經濟會議。

今年一改往年集中在一地舉辦的形式,改採「去中心化」策略,分頭在馬利首都巴馬科、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以及巴基斯坦的喀拉蚩舉行。光是卡拉卡斯,主辦單位號稱有七萬人參加,在這裡呈現的是草根社運、環運、工運的豐沛能量,可以看到許多社區團體在此呈現工作成果,例如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與秘魯活躍的「生態彩虹」(Ecorainbow),借鏡原住民利用自然環境的知識,在偏遠山區進行瀕危動物的研究與保護,在農場裡推行茹素的自然飲食,推行對環境無害的農產品等等。

世界經濟論壇、世界社會論壇,一右一左,一北一南,一個地球、多種世界。台灣一向從北從右看世界,對此類社會主義精神為主的運動少有關注,兩年來才陸續有些團體前往參與。根據與會者的經驗,多是到了彼方「方知天下之大」,以為英語是世界語言,到現場才發現連基本生活溝通都有困難。然而,這畢竟是個起步,有了經驗交流與資訊流通,台灣畢竟還有機會認清這世界的多元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