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功能重估 「魚米之鄉」將讓位於生態調蓄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洞庭湖功能重估 「魚米之鄉」將讓位於生態調蓄

2008年01月18日
摘錄自2008年1月17日新華社湖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位於長江中游的洞庭湖區是長江天然的調蓄湖泊和全球最重要的濕地之一,被稱為「魚米之鄉」。中國科學院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隨著洞庭湖生態服務功能的明晰,其物質生產的功能將逐漸弱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將在調蓄洪峰、參與大氣調節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根據調查結果,洞庭湖濕地的主導生態功能應為「長江流域極重要的調蓄滯洪區」,主要輔助功能為「長江中游水域生態平衡的重要功能區」、「國際重要濕地和珍稀候鳥越冬棲息地」和「重要的農副漁業生產基地」。

為解決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洞庭湖在歷史上曾幾度出現大規模的「圍湖造田」現象,濕地生態系統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

「但政府顯然已意識到恢復濕地生態的重要性。」主持研究專案的研究員王克林說,自1998年起大規模的退田還湖和濕地恢復工程使洞庭湖生態環境呈現良好迴圈的態勢,生態彈性、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明顯提高。研究結果表明,退田還湖使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增加了約7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