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 傳唱文化的故事 | 環境資訊中心

溼地 傳唱文化的故事

2008年02月01日
作者:陳誼芩

四草擁有豐富的海岸濕地生態與景觀,尤以紅樹林生態著名。映著紅樹林倒影的河道上,只有幾條船和幾隻水鳥飛過,泥灘上的招潮蟹自顧自的忙進忙出──這裡是台南縣的四草濕地,進入這裡,彷彿到了世外桃源。往北一點,來到七股潟湖,綿延不斷的蚵架、海天一線的景緻,火辣辣的太陽散發出南國熱情。在台南縣市內,「溼地」就呈現了很不一樣的風貌。

再沿著海岸線,一路往北,彰化縣漢寶溼地、台北縣金山鄉清水溼地……,每個溼地都訴說著不同的故事,關於當地的人和當地的生活。

四草 最動人的生態旅遊

台南紅樹林保育協會的生態旅遊活動。台南市紅樹林保護協會是在地的社團,在四草地區發展生態旅遊多年,更與台江內海的生態環境休戚與共,總幹事李進添經營生態旅遊的主要作法,就是感動每個來到這裡的人,因為「感動,就不會破壞環境」。他說「解說員的角色很重要」,解說員要有深度又不失活潑的講解技巧,讓遊客在實際參與體驗後,更加瞭解溼地動、植物生態和漁村文化。

提及四草溼地在國家重要溼地評選中,被列為國際級溼地,李進添只說:「曾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四草溼地在成為國際級溼地之前和之後,他的生活沒有太大的改變。

在政府宣示溼地保育之前,民國85年起陸續動工的「台南科技工業區」開發案曾對這片溼地帶來危害,當時多靠在地的民間團體爭取保留。

李進添講解當地生態產業。李進添提到,台南科技工業區曾以回饋當地為由,進行四草湖的清除淤泥工作,但實際上抽沙作業對生態保育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退潮時裸露的淺灘地,是貝類、螃蟹的棲息地,也是許多鳥類覓食的地方,過度抽沙將破壞生態,當時由台南市紅樹林保護協會出面爭取,才得以保留下一大部分。此外,民間也自發性組成巡邏隊,防止工程單位繼續施工。

七股 守護沙洲保存文化

七股潟湖因為成功的阻止濱南案開發而得以保留,是另一個常被提到的例子。總面積超過1600平方公尺的七股潟湖是一海岸濕地,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歷經濱南工業區開發爭議後,成功的發展了無煙囪的生態旅遊、觀光產業,但近年來面臨沙洲逐年消失、潟湖淤積等環境問題。

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實際動手將竹枝插到沙地中。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和台南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北門社區大學,於2007年秋末冬初時,舉辦護沙工作假期,在網子寮汕和頂頭額汕,把竹支插入沙地後用繩索編製成圍欄,防止沙流失,在柯羅莎颱風過後,成功的留住半公尺的沙。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暨志工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依不同季節有不同階段的施作方式,將在今年春天繼續進行種植濱海植物的工作假期。

孫秀如說,七股漁村生活與潟湖環境變遷息息相關,留住沙才能留住七股潟湖、留住當地文化和產業;透過「工作假期」的方式進行護沙行動,參與的志工不需特殊技能和學術背景,只要肯花時間、付出勞力,不僅是體驗,更實際動手做,經由這樣的過程,了解台灣海岸的問題和溼地的重要性。

金山 候鳥駐足的天堂

金山鄉清水溼地是候鳥抵達台灣的第一站,也是離開台灣的最後一站,許多愛鳥人士於此駐足停留,只為補抓丹頂鶴那幾分之一秒的身影。當地團體希望能將此打造成六星級的候鳥旅館,但是有一條公路,將從清水溼地中間穿腸而過。

金山清水溼地與2-3道路位置圖;圖片提供:金山鄉戶外生活發展協會。

金山鄉戶外生活發展協會徐正成表示,內政部推動國家溼地政策,並將2008定為台灣溼地年,台北縣政府也誓言推動八里至萬里北海岸溼地生態保育,但卻又核准金山鄉2-3號道路剖開清水溼地,實在很諷刺。根據調查,曾在這裡活動的鳥類超過200種以上,其中黑面琵鷺、唐白鷺、丹頂鶴…等更是國際級的保育類鳥類。

舉辦「守護丹頂鶴棲息地工作坊」;圖片提供:金山鄉戶外生活發展協會。當地團體和環保組織除了發動連署,向政府單位進行遊說之外,也在當地定期舉辦「守護丹頂鶴棲息地工作坊」,透過在地民眾的參與,對清水溼地的未來提出自己的想像。徐正成希望道路改變路線,不要經過清水溼地,而原本已徵收欲作為30米寬道路的用地,可以變更成12-15米的賞鳥廊道,兼顧生態保育和社區生態產業。

每個溼地訴說不同的故事,每個故事背後還有一些難解的問題。李進添語重心長的說到,經營生態旅遊至今,很少遇見年輕人願意投入,一方面因為年輕人沒有經歷過大環境的變動,從低污染農業發展到高污染工業的過程,所以沒有強烈的參與感;另一方面,也因為年輕人背負更大的經濟壓力,加上從事生態旅遊的不確定因素太大,收入不穩定的原因。

這裡面隱藏著城鄉差距的問題,是不是政府一句「平均10公頃面積的溼地,可以創造100個就業機會」就能解決?可以確定的是,保育溼地,除了政府之外,還有很多人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