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淡水湖的慢性病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最大淡水湖的慢性病

2008年04月03日
作者:李泰格(中外對話駐北京記者)

三峽大壩建設、汙染和氣候變化嚴重威脅中國最大鄱陽湖。圖片來源:中外對話被稱為「中國最後一盆清水」的鄱陽湖,水量與水質皆已陷入危機。

鄱陽湖古稱「彭蠡」,位於江西省北部。在豐水季節,鄱陽湖的湖面面積可達4000多平方公里。這個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接納著江西省內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五大河流的來水,然後在九江市湖口縣注入長江。如果算上上游的五大河流流域,鄱陽湖的流域面積占到了江西省國土面積的97%。

在華東地區,江西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或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鄱陽湖流域以往受到的工業汙染比較輕。在中國的四大淡水湖泊中,鄱陽湖是唯一一個沒有出現富營養化的湖泊。

鄱陽湖每年都會經歷急劇的水位變化,其變化幅度往往在10米以上。江西水利系統流傳著「洪水一片、枯水一線」的說法,即指鄱陽湖在豐水期碧波千里,在枯水期卻宛若一條河流。

水位大幅昇降對鄱陽湖乃是尋常之事。但不尋常的是,鄱陽湖的低水位記錄這幾年不斷被打破。鄱陽湖的枯水期也在延長,往年最低水位通常出現在每年1月或2月,如今則提前到12月甚至更早。

江西省本來是水資源豐富的省份,但鄱陽湖沿岸的一些城鄉地區已經出現用水短缺。更有甚者,2006年10月,由於鄱陽湖大面積乾涸,都昌縣城自來水廠取水口竟然隨之暴露於荒灘之上。

江西省山江湖區域發展中心譚晦如研究員將河湖乾涸比作慢性病「洪澇災害來勢凶猛,就像急性病一樣,而生態缺水如同慢性病,它所造成的濕地生態損害往往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可能修復。」

專家們推測,鄱陽湖新出現的缺水問題,與氣候變化、上游河流來水減少等多種因素均有關係。

三峽大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三峽工程也被視為影響鄱陽湖水量變化乃至流域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江西省副省長熊盛文就在2007年4月舉行的第二屆長江論壇上稱,三峽工程運行以後,長江與鄱陽湖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一些專家認為,三峽水庫蓄水後,鄱陽湖與長江的水位落差加大,會導致出湖流量急劇增加。例如,2007年9月25日零時,三峽水庫開始汛末蓄水。而江西省水文局的監測表明,數天後鄱陽湖自湖口入長江的流量驟增至每秒6000多立方米,同期鄱陽湖上游五大河流的入湖流量只有每秒1000多立方米。

此外,據《財經》雜誌報導,江西省水利規划設計院退休的教授級高工熊大衎還擔心,三峽工程運行初期的30年內,在上游河道沖刷的同時,湖口河段會產生淤積,對鄱陽湖湖區的防洪可能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當然,三峽工程對於鄱陽湖的缺水問題和防洪格局究竟有何影響,尚需深入研究。2007年12月,江西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牽頭的《三峽工程運用后對鄱陽湖及江西「五河」的影響研究》項目啟動。這項研究將帶來怎樣的答案,非常令人期待。

困擾鄱陽湖的不僅是水量的變化,還有水質的不斷惡化。

就在六、七年前,鄱陽湖的確稱得上是「一盆清水」。根據江西省水資源公報,2001年鄱陽湖的一類水和二類水約占八成,三類水約占兩成。水質的等級越低,質量越好,一類水至三類水均可作為飲用水源。也就是說,那一年鄱陽湖全年的水質均符合飲用水源的標準。

但到了2007年9月,當鄱陽湖水位與往年基本持平,湖區水面面積達3000多平方公里時,江西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在湖區的10處評價斷面中,已經沒有發現一類水和二類水,三類水占六成,輕度汙染的四類水則占到四成。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當鄱陽湖水位持續創下曆史新低,水面面積僅為40多平方公里時,注入長江的出湖水甚至淪為重度汙染的五類水。

近幾年來,江西省的各縣市都加快了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的步伐,紛紛建立工業園區。江蘇、浙江等地的一些汙染型生產企業也開始向江西轉移。不過,該省很多工業園區都未真正實現達標排放,而多個城市的汙水處理廠建設剛剛起步。鄱陽湖不幸成為了江西全省的納汙盆。

楊柳樹。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此外,在鄱陽湖區,還屢屢發生亂採砂、植楊樹等破壞生態的行為。

其中,鄱陽湖區的很多縣市從2003年起大規模種植楊樹。楊樹屬於速生林木,可以給地方政府和造林者帶來可觀的收入。

但是,楊樹猶如抽水機,會掠奪其它生物所需的水,給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構成威脅。而且,樹種過於單一可能帶來嚴重的病蟲災害。因此,發生在湖洲灘地的這股楊樹種植熱潮,讓不少專家感到憂慮。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鄱陽湖索要無度,致使母親湖傷病累累。唐代詩人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寫下了「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句。但如今,鄱陽湖內的魚類資源減少,漁民的收入大受影響,人們恐怕很難有這種心境了。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鄱陽湖區的生態觀念已經開始轉變。2007年4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示要求切實保護好鄱陽湖的「一湖清水」。當月下旬,江西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決定開展鄱陽湖生態環境專項綜合整治行動,制止亂栽樹等行為。據了解,目前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快取區內栽種的楊樹已經基本上被鏟除。

對於鄱陽湖的保護而言,僅靠鏟除一些楊樹,是遠遠不夠的。是否能保住「中國最後一盆清水」,我們只剩下最後的機會。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重復其它地區汙染環境的老路,是擺在江西省乃至全中國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8年3月28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