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棵紅樹林幼苗 種下志工護沙希望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60棵紅樹林幼苗 種下志工護沙希望

2008年05月03日
本報2008年5月3日台南訊,陳誼芩報導

志工們護沙行動前,聽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副總幹事蔡文凱講解今(3日)「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志工除了接續前一天的努力,持續在頂頭額汕種植馬鞍藤枝條,下午也搭乘竹筏到離岸沙洲的網仔寮汕種下紅樹林。不同於昨天的涼爽氣候,太陽充分展現了南國熱情,志工們在揮汗如雨中完成護沙工作,種下馬鞍藤、欖李和紅海欖,也種下對於沙洲的希望。

連續兩日來,馬鞍藤在堤防與沙丘間、沙丘與沙丘間的低窪區,為原本單調的1200平方公尺灰色沙洲,添了幾筆綠。經過昨天的訓練,志工更加熟練剪枝、植生的技巧,在大家的奮力工作下,上午完成了頂頭額汕的植生行動,最後也不忘替馬鞍藤枝條澆水灌溉,希望早日從「萬灰沙中一點綠」長成「萬灰沙中一片綠」。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副總幹事蔡文凱表示,未來會由七股旅店負責定期派人監測、紀錄馬鞍藤的生長情形,志工們也紛紛表示,未來有機會還要回來看看自己種下的植物。

另外,下午志工搭乘竹筏來到離岸沙洲網仔寮汕。搭上竹筏、悠遊於潟湖之間,是許多志工第一次的新鮮體驗。「過去幾天多從陸上看潟湖,今天終於有機會可以在潟湖上看潟湖的美。」竹筏行在風平浪靜的內海,潟湖上佈滿整齊的蚵架,蚵架上垂掛著一串串綁著蚵殼的細線,收成時整個蚵架會有十幾萬顆牡蠣。「這個天然魚塭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動植物、漁民……。」

經過潮口時,風浪從外海往內海猛烈地拍打,竹筏搖搖晃晃,不同於行駛於潟湖時的平穩。此時,志工們方能深刻體會到內海與外海的差別,也才更能瞭解這一片潟湖滋養豐沛生命的秘密。蔡文凱說:「若沒有了沙洲,蚵架不可能承受如此大的風浪,蚵農就很難收成了。」這也正是此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意義。

志工在網仔寮汕種下紅樹林幼苗來到網仔寮汕,志工們捲起褲管涉水上岸後,在蔡文凱的解說下,每個人劃定區域,以1.5─2公尺的間隔,種下40棵欖李與20棵紅海欖。蔡文凱解釋,不同於頂頭額汕,網仔寮汕是一離岸沙洲,除了外側的草本植物馬鞍藤、濱水菜外,還有以木麻黃為主的防風林,因防風林擋風的緣故,內側植物相較豐富。這次栽種紅樹林的地點是在防風林近潟湖面的灘地上,種植面積約100平方公尺。

2008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合照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已經完成在頂頭額汕、網仔寮汕的種植,希望馬鞍藤和紅樹林能留下沙,讓潟湖得以保存,志工們更在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期待有一天能夠發芽、茁壯。晚上的惜別晚宴和結業式活動,志工們透過分享心得,重新回憶近日來的工作情形,未來也會將環境保育的觀念帶回生活中。明早最後一天的行程,將出發前往台南市,探訪台南府城的古蹟景點,深刻瞭解台灣文化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