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離開時,記得拍拍身體,把沙留在沙洲上。」在七股植生護沙的志工要離開沙洲時,總不忘如此互相叮嚀。昨(3日)「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護沙行動告一段落,台灣、日本近30名志工,合力完成頂頭額汕、網仔寮汕的植生工作,「以後還要來這裡看看沙有沒有長高、馬鞍藤有沒有開花。」晚上則在滿天星斗、烤肉香、歡笑聲中,度過最後一個在七股的夜晚。
「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昨晚在「藍色招潮謝」民宿廣場,舉辦惜別晚宴與結業式。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副會長吳萬祥談起七股的環境變遷,欣慰多年的努力,終於阻擋下濱南開發案;但也表達出漁民對於潟湖消失的憂心。他代表當地居民,向為了保存潟湖而努力護沙的志工表示謝意。志工也對七股帶給他們的一切心懷感激。「這裡濃濃的人情味,社區媽媽的愛心、阿邊婆的細心叮嚀、民宿主人無微不致的招待,都讓我很感動、也很感激。」
「印象最深的是種下小樹的那一刻,感覺希望無窮!」志工程美蘭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也提到,第三天繼續到頂頭額汕植生時,觀察到前一天種下的馬鞍藤情況良好,相信不久以後就可以看到成果,也希望志工未來經過七股時,可以再來看看自己種下的馬鞍藤和樹苗,是否已經變成一丘一丘的小沙丘。
「活動中感受到大家對自然、對土地的付出,原來每個人都可以作一點事。」志工楊月里聽了廣播節目報名參加,她希望將這次活動的收穫與更多人分享。志工陳今佩和陳偉文是研究所同學,兩人相約參加這次的活動,在他們的生命中又多了共同的交集和回憶。從事科技產業的謝欣哲,去年曾到七股欣賞黑面琵鷺,受到黑面琵鷺的號召而參與護沙行動,「活動中,讓我找回年輕的感覺。」今年冬天,他將再度回到七股看黑面琵鷺、看自己曾經種下的植物。
除此之外,日本志工還有很不一樣的收穫,佐佐木孝子這次是第四次參加台灣的生態工作假期,他說:「上次大家還聽不懂我的中文,這次已經聽的懂了。」他也開始學起簡單的河洛話,向阿邊婆、萬祥伯道謝及道別。今年64歲的奧田一彥,做起工來一點也不含糊,「很高興大家可以不分國別,一起為環境努力。」台灣年輕人參與環境工作的熱情,讓他覺得台灣的環境很有希望。
「以後再來七股,可以到頂頭額汕、到『藍色招潮謝』、到七股旅店……」志工黃雅珠稱自己是「半個七股人」,老家在七股,後來搬到佳里的她,以前回到七股時,不是到黑琵中心,就是在田野間閒逛打發時間,現在多了可以懷舊且很有意義的地方。經過連日來的洗禮,志工們都知道沙洲對潟湖、對漁民、對海岸的重要性。「不要帶走一粒沙,但要把回憶、感動、以及七股漁村的自然風光和海岸變遷問題帶回去,告訴更多人。」
近千名志工在去年一點一滴的揮汗努力編製竹欄,經過東北季風的吹拂,已造就了二公尺高的月形沙丘。延續去年的成果,「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四天三夜的活動,在頂頭額汕的兩個區域植下面積約將近2千平方公尺的馬鞍藤,在網仔寮汕植下60株紅樹林幼苗,期待這些植物藉由自然的力量成長、茁壯,充分發揮固沙功能。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工作假期的活動帶更多人認識七股、瞭解海岸變遷議題;但後續的護沙工作,仍需在地居民的持續努力。北門社區大學今年秋天也將持續辦理編竹欄的護沙活動,北門社大主任鄭秀娟說:「讓外地民眾瞭解潟湖的重要性,也告訴在地居民面對潟湖面積縮小,我們可以有所行動,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