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樸農學市集 有機小農的友好平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合樸農學市集 有機小農的友好平台

2008年05月23日
本報2008年5月23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永續農業是生態惡化與糧荒的解藥(圖為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聯合國昨(22)日啟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表明在生態嚴重惡化的當下,必須創造永續農業的系統,才有利於保存生態系統,同時能提供足夠的糧食。而在台灣,有一個有機小農的平台──合樸農學市集,正扮演支持有機農業發展與生態的角色,他們協助經營農友銷售管道、組織志工、經營產地與消費者直接互動的交流社群,為台灣有機小農的發展,尋找出路。

在聯合國指出糧荒、糧價高漲其實是生態惡化徵狀的當下,在地有機小農未來的發展,其實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永續農業方向的其中之一:「讓農業對外圍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以維繫住生態系統服務,包括減少化學物的使用」,正好是合樸農學市集所要推廣的。

 合樸市集由此進(攝影:凱西)

成立剛滿一週年的合樸,每個月的第二個週六,在台中市東籬農園開辦帳篷市集,邀集中彰投地區為主的有機小農販售產品,包括各類水果、蔬菜以及相關加工品。合樸創辦人陳孟凱,對於有機農業的推廣,有一套獨到的想法,他說,不只是推廣有機、還要在地、是小農,而且要經營社群。

合樸農學市集推出手工廚房活動陳孟凱認為,多數農企公司經營的有機,是把有機農業當生意做,沒有關懷意識,常採用最簡單作法,就是從國外進口食物,撇開新鮮度不談,進口食物有「食物里程數」的問題,造成耗能與碳排放增加。因此,他更願意推廣小農,幫助環境與在地農友。

然而,小農面臨的困境之一是:取得有機認證的困難。目前農委會委託民間機構做認證,然而制度上卻不利於小農,例如,小農只種一分地,和一甲地大面積栽培的農企公司相比,認證費沒有便宜多少,行政程序也很繁複,這費用和應付行政作業的時間,對小農是沉重的負擔。

小農得不到認證,無法進入主流市場,或是在市場上不能標榜有機,卻又賣相較差、價格較貴,根本賣不出去。因此,合樸作為有機小農的支持平台,並不要求合作的農友做有機認證,僅要求提供無農藥殘留證明。

沒有認證,如何確保產品的品質健康無虞、對環境生態友善呢?「參與討論聚會、產地拜訪」,這是陳孟凱構思出了的解決方案,利用密集的社群力量,讓消費者與生產者建立密切的連結,從而建立情感與互信。

所謂產地拜訪,也是合樸的重頭戲之一,便是安排消費者與志工拜訪生產者,認識生產者的產地環境、農作方式、生產者遇到的問題和狀況,以及生產者個人的生命故事等。透過這些面對面的接觸,建立人與人的關係,讓生產者和消費者交朋友,有認識、有互動,重建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信。陳孟凱打趣的說,農友都認識消費者、交了朋友了,這樣他們還敢偷用農藥和化肥害人嗎?

目前,這樣的互動效果獲得普遍好評,甚至有消費者變成農友的志工,在農忙時節提供服務。

合樸農學市集目前每月第二個週六開市,除了農市上有趣的產品與活動外,有興趣的讀者也可參與志工聚會,一起學習有機食材的料理,產地拜訪也歡迎各界參加,所有訊息都公佈在網站上:http://www.hopemark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