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集水區二階工程將展開 環團密集會勘監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石門水庫集水區二階工程將展開 環團密集會勘監督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提議工程減量 節省數千萬公帑

2008年07月14日
本報2008年7月14日桃園訊,黃修文報導

位於偏遠的秀錦地區的大型工程(第一階段時的工程)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自去(2007)年開始參與石門水庫整治計畫後,在與各機關協調的過程中,常常遇到某些工程已經發包進行之後,才發現其對環境的破壞太大,但在此時受限於合約以及工程計畫,很難再進行大規模的修改。因此特別在第二階段執行計畫實施之前,與水土保持局商談就第二階段執行計畫規劃中的工程,選定40幾處環境較為敏感的區域,在細部規劃之前就進行會勘,雙方共同商討其工程的必要性以及工程的最適規模。

遠眺鐵立庫的崩塌區水患治理監督聯盟並邀請學者與原住民團體參與會勘行程,目前已進行過二梯次四天二十幾處地點的會勘。該聯盟與水保局在摸索過程中,並逐漸暸解對方的立場和想法,對於將來規劃的方向也得到幾點共識。

這兩次的會勘地點的選擇,先由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加盟團體荒野保護協會就各工程點的航照圖,選出植生狀況較佳的40幾個地點,再請水土保持局安排各梯次的會勘,之後分別選定在6月18, 19日至與7月4, 5日在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會同舉行。參與會勘者除聯盟執行秘書曾瑾珮,相關團體代表則有綠色陣線成員林長茂,南港社大講師梁蔭民,以及卡拉教會的原住民牧師等人。中興大學教授鄭皆達也在6月18日參與鐵立庫的會勘,並就專業知識部份提供意見。

卡拉溪崩塌地已有部分植生復育6月18日進行鐵立庫與蘇樂橋下游的會勘發現,鐵立庫崩塌地很大,但當地地質相當的不穩定,水保局及桃園縣政府在這個區域進行多項工程,期望能保存復華道路以及上方的農路。對於復華道路上的明隧道的工程,之前水患治理監督聯盟也曾提出興建橋樑,加大斷面,讓不穩定的土砂自然流出的見解;不過水保局的規劃仍然著重的防砂壩等防砂設備(多期的工程總計要好幾億的經費),而鄭皆達在勘察後也因其過度不穩定的地質,極力反對太多的工程施作,最後共同決定要將其列入石門水庫的第三次評鑑,經由更周詳的考量再來決定施作方式。至於蘇樂橋下游的固床工程則因為溪床的確刷深嚴重和台七線保全的必要性而沒有太大的爭議。

6月19日則是勘查卡拉溪流域崩塌地治理工程,原住民牧師亞馥對於卡拉橋下游土石災害工程中過多的固床工認為需要再詳加考量,水患治理聯盟的代表也認為卡拉溪的崩塌地已有部分植生復育,不需要大規模的工程,不過水保局依然認為治理有其必要性。

李埔三鄰二區崩塌地--附近並無保全對象第二梯次主要在田埔(李埔及玉峰地區)及秀巒的工程點,7月3日的行程主要是李埔及玉峰的土石災害復育工程。在李埔三鄰二區中的崩塌地已有一些植生復育而且附近並無村落,因此聯盟希望再加強植生復育即可,不過水保局方面仍認為固床工有其必要。而李埔三鄰雙方則有共識先進行保育治理,有必要時才進行野溪固床。同時進行的玉峰地區土石災害復育工程和玉峰村二鄰土石災害工程復育工程,其實問題大多是道路排水的問題並非水保局所應負責者,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認為應當釐清整治機關的權責,但對於工程內容並無太多意見。

不過7月4日所會勘的秀巒地區的土石災害復育工程的爭議較多,主要是工程地點位於相當上游的秀巒地區,如秀錦地區9-500 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以及附近第一期工程中所要保全的養老道路,畢竟是人跡罕至之處,工程挸模過分龐大不符合比例原則。然而秀錦地區2-250號土石災害復育工程則以保全竹60線幹道,聯盟對於少量野溪的固床措施還可以接受。至於秀錦4-150號,錦泰地區1-000及1-850號工程等3件則因為植生復育良好。聯盟建議取消治理。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表示,在這兩個梯次的會勘中,在工程減量方面,已經認定有三件不必要的工程,對於原先初步構想的工程量也減少了二十餘座固床工和幾個防砂壩,至少可以省下數千萬的工程經費。在會勘過程中,治理單位水土保持局與民間聯盟雙方對彼此立場也有更深入的理解。水患治理監督聯盟仍然對於上游的防砂工程的效益存疑,但是也較了解水保局所受到來自民代以及居民的壓力。同時水保局對於工程的規模設計也較以往為審慎保守,對生態的影響考量的確有所進步,且對於各種致災原因的考量和防治也有較周全的概念。希望在接下來的會勘中,雙方可以找出更良好的整治方式,在第二階段的治理,真正可以改善石門水庫集水區的生態環境,為水庫的使用者提供清淨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