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蟲放大鏡:甲蟲美食特搜 掌握食客的胃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甲蟲放大鏡:甲蟲美食特搜 掌握食客的胃

2008年09月12日
作者:楊維晟

野外實地觀察甲蟲,絕不能寄望甲蟲自動飛來你面前,靠著尋找任何甲蟲的蛛絲馬跡,才是正途。找出甲蟲愛吃的食物,甚至直搗甲蟲用餐的餐廳,將會是個很好的開始。

先撇開幾種成蟲階段不取食的甲蟲,例如某些種類的天牛,我們無法從食物追蹤到牠們;絕大多數甲蟲從幼蟲羽化為成蟲後,仍需要取用食物來延長生命,獲得更多尋找配偶與交配的機會,雌蟲更是必須從食物中獲取更多的能量,為腹部中的卵粒提供足夠營養。

許多野花的花蕊是甲蟲進食大餐之處,台灣琉璃豆金龜選擇了野牡丹當作餐廳;圖片來源:楊維晟

從取食的食物可將甲蟲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植食性的素食甲蟲,例如金花蟲吃植物葉片、獨角仙幼蟲吃腐植土、大蕈蟲吃蕈類等,牠們是純粹的素食者;第二類會捕食其他昆蟲的肉食甲蟲,例如瓢蟲獵捕蚜蟲、虎甲蟲捕捉地面小昆蟲,都是葷食主義的最佳實踐者;第三類是腐食甲蟲, 例如埋葬蟲取食動物死後的屍體,而糞金龜以動物糞便為食,也屬於腐食甲蟲。

針對這三大類食性,第一類植食甲蟲是最容易追蹤與觀察的種類,大多數植食的甲蟲只取食單一種類的植物,牠們對食物有「專一性」,所以只要認得牠們的食草,再掌握正確的出沒季節,將有很高的機率找到植食性甲蟲。

綠竹上的咬痕,是台灣竹大象鼻蟲的傑作;圖片來源:楊維晟

要牢牢掌握第二類肉食甲蟲,則是要找到牠們的獵場,瓢蟲的獵場就在植物花卉的枝枒間,這裡有許多移動力薄弱的蚜蟲,瓢蟲出現的機率相當高;虎甲蟲的獵場則是在裸露的地面上,常常和郊區登山步道重疊在一起,走在步道上就等於踏入牠們的獵場,很容易與牠們打照面。

尋找第三類腐食甲蟲的行蹤,是最「臭」的差事!這時候鼻子要派上用場,想要尋找吃動物屍體的埋葬蟲,還得先嗅出難聞的屍臭味,要尋找吃動物糞便的糞金龜,跟著排泄物的臭味走絕對沒錯,整個過程相信不會是個愉快的經驗!

行走快速的步行蟲食性就更廣了,牠們既是肉食性也是腐食性,步行蟲是機會主義者,會獵捕行動緩慢的蝸牛或小昆蟲,蝸牛常淪為牠們的大餐,而在登山客活動頻繁的山區步道,往往有許多被登山客踩死的各類昆蟲屍體,步行蟲也不會放過這大好進食的機會,不管是活的死的全都來者不拒。

來自甲蟲食物的蛛絲馬跡,讓掌握甲蟲行蹤的工作簡單許多!

 

※ 本文經出版社天下文化同意,轉載自楊維晟《甲蟲放大鏡》一書。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甲蟲放大鏡封面《甲蟲放大鏡》

    作者:楊維晟
    出版: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印刷:銅版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