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估計一個人一生大約吃下50噸的糧食,若以稻米換算,一甲地生產8000斤的稻米,想像一下,那片遼闊的土地!一個人的飲食力量,是可以改變地球的,你是否發揮了正面影響力?檢視一下你餐桌上的食物,你都知道這些食物的產地嗎?有哪些是透過汽車運輸?哪些是貨櫃進口?又有哪些是透過航空輾轉到了你的餐桌呢?計算一下,為了你桌上的飲食,花了多少食物里程,使用了多少資源以及能源?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認為,消費者若能透過審慎評估消費行為,將帶給環境正面價值。
食物里程與產品週期
全球暖化現象,迫使人類全面檢討自己的行為,飲食與生活關係緊密,「食物里程」成了重要的檢視指標。「食物里程是指食物從農場(農、畜的生長地)到消費者購買地(市場、商店)所運送的距離。」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認為要理解食物里程的概念,須從其時空及歷史背景著手。他提到加拿大的史密絲(Alisa Smith)和麥金諾(J.B. MacKinnon)曾提出的「一百哩食物里程」(100 Mile Diet)這個概念,認為與其把農產品運送100哩(相當160公里)路外,不如想想在100里路內,怎麼過自己的生活,此為食物歷程之濫觴。
想想就在不到半世紀以前,產地到市場的距離不過20公里左右,人們以馬載、或人馱背著貨物到市場賣,隨著交通以及世界貿易的發達,貿易商以船運,甚至航空方式大量進出口食物,而使運送的距離拉長、快速,過程中更因大量包裝所產生的廢棄物、減緩食物腐蝕速度的化學品以及交通消耗的能源,無形中加劇暖化的現象。
除了「食物里程」,產品之「生命週期」也影響碳排放。人的生命週期指的是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而產品的生命週期,則可以一顆雞蛋為例,消費者或許從早餐店、雜貨店或大賣場購得雞蛋,在此之前,它經歷了蛋雞場養殖蛋雞的方式、母雞下蛋、撿拾包裝、運輸、大盤商、中盤商到販賣端等,從生產製造一直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過程,稱之為產品的生命週期。產品生命週期與食物里程兩相衡量,即可計算出所產生的廢棄物與能源。
工業化、交通改變、全球化運輸、產品的生命週期,都影響了我們的飲食習慣。然而,即使是相同的食物里程,也因耕作方式而有差異。若以有機農法,過程簡單,沒有農藥,不使用化學肥料,對環境造成的負擔較少;而慣行農法強調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就需要消耗汽油或柴油等能源,製造農業機械也會用到鋼鐵等諸多資源;而機械化耕種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甚至空氣污染等問題,處理上都會耗費許多資源。此外,化學肥料、殺蟲劑的使用也會造成環境的負擔;而單一物種的耕作更破壞生物多樣性,造成土地的萎縮。
有機農法因生產的成本較高,價格也普遍偏高,然而它帶來的環境價值、文化、產地、社會價值(包含公平貿易的概念)、生態概念、生態治理等價值,過去很少被看到,消費者如果只停留價格上的比較,而忽略分析產品的內容,就可能因小失大。而由食物里程延伸出「在地當季」飲食的概念、地產地銷,會較切合台灣小規模有機耕作農場的價值。
用嘴巴吃出革命 竹縣國小有機營養午餐改變環境面貌
長期關心農業與環境議題的綠色陣線協會,自2008年初推出一項行動計畫,從國小的營養午餐發動「嘴巴革命」──吃出健康的身心、健康的土地以及健康的水源。
這個計畫選擇石門水庫上游的農產區,除了鼓勵當地農民採用有機農耕,並與現行有機耕種農友合作,提供新竹縣10所國民小學大約三千名小朋友,提供每周一次的有機農產營養午餐,而有機蔬菜的價差,則由協會募款補助。
「在學童階段即教導一個人正確的飲食概念,並能友善環境。」吳東傑說這是一個多贏局面的計畫,透過有機農耕的改變,將減少土壤、肥料與農藥的污染,因而改善石門水庫的水質。
嘴巴革命是透過設計午餐菜單、每道菜卡洛里的計算以及教案設計,幫助學生、老師及家長了解食物的來源、飲食的價值以及生態保育的概念。「不要忘了,農業是重要的生態資源」吳東傑補充。
其次,當地原住民農民雖有生產力,卻欠缺銷售能力,這也是普遍有機小農場的困境,透過國小學童消費有機蔬菜,建構農友穩定的收入,形成產銷平台。最後,鼓勵有機農場的家庭使用無毒的清潔劑,架構一個有機社區,在生態保護上有貢獻,並能服務社區。透過生產、消費的正面關係,力行環境的改善。
延伸閱讀: 《台灣的有機農業》遠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