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
摘錄自2008年10月27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珊瑚礁生態系,將於本世紀末消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說,人類如果再不行使二氧化碳減量行動,估計到了2050年至2100年,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高達500ppm,屆時全球溫度將上升攝氏兩度,珊瑚喪失造礁能力,全球珊瑚礁生態系的功能消滅,人類的食物與生存危機隨即降臨。
根據陳昭倫研究團隊與海洋志工從2008年初展開的「2008國際珊瑚礁年」總體檢計畫調查發現,20年前,台灣海域還有高達8成的珊瑚覆蓋率,如今台灣除東部杉原海域的珊瑚覆蓋率還能維持70%,人為活動頻繁的綠島和澎湖,珊瑚覆蓋率僅剩不到45%,石鱸、七星斑與鸚哥魚等指標性魚類數量更接近零,顯示人為活動嚴重干擾珊瑚礁生態的平衡。
陳昭倫表示,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海洋酸化,使得石珊瑚碳酸鈣造礁作用減緩或停止,酸化的海水同時遏阻海螺、蛤、蟹等硬殼生物鈣質骨骼的生成,中斷了生態系裡無脊椎動物的生存,破壞海洋生態平衡。海洋棲地逐年被嚴重破壞,海域充滿大量塑膠袋、瓶罐與破損魚網,千年不爛的小吸管卡在幾百公尺深的珊瑚礁上,這些因為文明生活而被製造出來的垃圾,讓海洋消化不良、珊瑚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