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鮑溪改良魚道 魚兒「樂回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白鮑溪改良魚道 魚兒「樂回家」

2008年10月30日
摘錄自2008年10月29日自由時報花蓮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水保局花蓮分局去年在整治壽豐鄉白鮑溪時,發現溪中的魚類數量不多,但當地人為污染少,不應該有這種現象,經勘查後發現,原來是長年來受攔砂壩影響,溪中的魚類生態才會減少,經評估後,今年開始設置「舟通式魚道」,幫魚類找到回家的路,魚類開始回流,成效也受到肯定。

花蓮分局長徐森彥昨指出,白鮑溪的溪水穩定充沛、水質清澈,水中生物相當豐富,是花蓮市近郊民眾經常前往遊憩的熱門景點,經調查溪內常見的魚類有台灣鏟頜魚、溪哥、石賓、紅貓魚、鱸鰻及台東間爬岩鰍等,魚類資源相當豐富。

其中鱸鰻屬降河迴游產卵魚類,大部分生活在淡水域的溪流河川中,但當成魚性成熟時,會順流降河至河口,然後回到海洋的特定海域中產卵繁殖,幼魚孵化後再隨著海流,漂送至陸地或島嶼的沿岸,由河口上溯逆流游回溪流中成長,魚道的設置對它們的生存幫助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