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領先全球 探討浮游植物死亡機制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大領先全球 探討浮游植物死亡機制

2008年11月06日
摘錄自2008年11月5日中廣新聞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海洋浮游植物不僅是整個海洋食物網的重要來源,此外當死亡的浮游植物下向沉時,也會把行光合作用吸入的二氧化碳帶到海底深處,對於減碳也扮演關鍵角色,這次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從矽藻類的骨藻中,篩選出可受鈣離子調控的死亡蛋白基因(ScDSP),發現光合作用受阻的時候,會啟動這個死亡蛋白基因(ScDSP),讓細胞的DNA出現斷裂,最後導致浮游植物計畫性死亡,這個全球首度解開浮游植物死亡機制的重大研究,未來可望作為判斷海洋環境健康與否的標準。

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張正說:「全球暖化當然會影響海洋生態,如果要知道整個海洋生態系到底是不是很健康,這樣就要想辦法了解海洋生物在海水裡面生活是不是很快樂,這件要怎麼辦呢?他們又不會講話。所以我們只有利用一些像是健康檢查的方式,去檢查裡面的化學物質或者基因是不是被啟動,來幫助我們做判斷,這個就是整個海洋健診項目裡面一環。」

這次海大揭開浮游植物死亡機制之謎,研究結果獲得國際肯定,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應用與環境微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