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際間《生物多樣性公約》所確立的「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我國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也在2002年提出「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成立生物多樣性推動小組,並跨涉中央研究院及行政院22個部會共同執行。在計畫進行5年之後,各部會在昨(17)日首次齊聚於公務人力發展中心,藉現場設攤及成果發表演講,一方面收橫向觀摩交流之效,一方面也正式向國人展示5年來國家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成績。然而保育工作跨部會執行,目前明顯出現數項瓶頸,一是舊思維之下的新措施難脫經濟、保育的兩頭拔河;二是各部會執行步調不一,有些尚在「暖身」階段,成效尚且難見;三是政策閉門,執行單位埋頭苦幹,缺乏民間對話機制,未形成普遍共識。
國內的生物多樣性推動組,跨涉22個部會,每年均召開二次檢討會議,由各部會報告執行成效。本次成果展示是首次著重橫向連結,藉由靜態展示及設攤宣傳達到相互交流觀摩目的。同時並邀集國內知名學者舉辦生物多樣性講座。在氣候變遷之下全球無不處心積慮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之際,台灣在此展現政府5年來對於生物多樣性努力的現場,卻顯得門前冷落。22個部會中,參與此次成果展示的僅約一半,上台分享執行成果者更只佔三分之一強。出席者為「執行成果豐碩之單位」;其餘各部會對因應此一全球環境議題的挑戰,應戰意願與執行效能不言而喻。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上,各國共同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這是全球第一個關於保護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公約。迄今已有191個國家或經濟體批准此項協議,承諾達到公約的三項主要目標:保護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以及惠益均享。大會並在2002年確立了「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要求各國到2010年前明顯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
然而距離2010年僅剩2年時間,就在今(2008)年5月於德國波昂召開的第九屆締約國大會上,物種消失速度加劇的嚴酷事實顯示各國挽救生物多樣性的努力不足,各國元首更是罕見的齊聚參與生物多樣性會議,紛紛表態以國家級的實際行動來逆轉生物多樣性喪失,以達到2010年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在台灣,生物多樣性的推動工作,則開始於行政院院會於2001年8月通過的「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並在2002年經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提出具體的「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成立生物多樣性推動小組,所有任務橫跨22個部會共同執行。在計畫中,至2007年12月乃為第一階段之工作。目前則已進行至第二階段,工作重點在與各國共同朝向2010年的生物多樣性目標邁進。
我國2002年到2007年第一階段任務暫告一段落,在此階段,各部會展開諸多生物多樣性資源基礎調查及資料庫的建立,如林務局完成全台植群圖;中研院完成「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TaiBIF)」,建立台灣物種名錄資料庫;畜試所、林試所與農試所等也展開種原調查等工作。本次成果發表會上,也讓人清楚看到營建署國家公園朝向建立物種基因資料庫、擴大海洋保護區的劃設目標前進;城鄉規劃分組對於劃設溼地擴大保育面積的努力;以及水利署結合工程與生態的嘗試。
下一階段的目標,則在迎接2010年的挑戰,依然以三個目標為出發點,工作重點如種原庫的建構、生物資源持續追蹤、增加海洋保護區的範圍等,以期跟隨全世界在2010年做一檢核。但在邁向未來目標的此際,若干可能干擾保育推動的問題已明顯浮現。一方面各部會對國際相關訊息的獲取能力有限,二方面陷於生態與經濟二難的舊思維,致使各部會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程度不一,共識難達之下,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推展不易全面,且無有力監督。 執行部會如水利署對工程與生態的拿捏尚難掌握;而營建署積極劃設溼地保護區,又令人擔憂是否將開啟另一過度工程的噩夢。
況且由本次政府各部會就5年來推動工作成果展示現場的冷清之狀,極少數到場關心的環保人士就有「政府關門會議、民間無處發聲」的質疑。國內公部門在生物多樣性推展上的努力,就「發展合作伙伴關係」一項,因此獲得不及格的分數。
2010年全球目標放在將生物多樣性的消失頹勢予以逆轉,又加上不斷升高的氣候暖化之不利因子,各國無不摩拳迎接這2項無可逃避的全球挑戰。我國在2002年的起步已晚,目前在各物種普查、基因資料庫建置、保護區劃設上或有成績,對動植物族群的具體保育成效卻仍難見,有待更長期的監測調查和關心。
※「啟動每一天、看顧每一刻: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成果展」即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於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福華國際文教會館1樓大廳展示。歡迎關心國內生物多樣性推動情況的讀者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