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減法促「碳交易」進軍國際? 減碳不成變買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溫減法促「碳交易」進軍國際? 減碳不成變買賣

2008年12月24日
本報2008年12月24日台北訊,陳誼芩報導

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鍾紹和退出溫減法審查,以求利益迴避立法院衛生環境及勞工委員會於今(24日)、明(25日)兩天審議溫室氣體減量法(以下簡稱溫減法),其中溫減目標年與期程、碳排放配額有償或無償、罰則等條文多所爭議。國民黨籍立委徐少萍和鍾紹和等人於此會期提出所謂「行政院共識版」,已多獲環保署認同,企圖在此會期闖關。環保團體指出,國民黨溫減法版本只著重溫室氣體盤查與碳交易機制,恐將圖利碳交易業者,無法真正達成減量目的。

由於前一會期對溫減法的審查,諸多條文未達共識,且經環保團體披露,衛環委員會召集人鍾紹和與碳交易業者關係密切,要求應利益迴避、退出審查。至此會期的續審,仍由鍾紹和擔任主席,且與其他國民黨立委提出「行政院共識版」,環保署也傾向支持該版本。今日上午的審查會中,立委田秋堇、黃淑英、林淑芬等紛紛針對國民黨版本中「抵換專案」、「排放額度」等問題提出質疑。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台灣雖非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但為與國際接軌,應及早實施溫室氣體減量法,透過「碳交易」制度,可以跟國際接軌。而「抵換專案」所指即為,在經過查驗機關確認之下,以降低排碳量或增加碳匯量來換取排放額度;例如:企業種樹可抵掉其排放的二氧化碳。沈世宏進一步指出,抵換專案會以國內為優先考量,也可以經由國際認證,在國際登錄機構進行抵換。

日前沈世宏曾經推銷台灣財團到中國大陸種樹,以抵銷排碳量,就是所謂的抵換專案。他強調二氧化碳不只是台灣的問題,更是全球的問題。但環保團體指出,毒奶事件使中國大陸的誠信受到懷疑,也質疑到其他國家種樹的可行性與可信度?林淑芬則強烈抨擊:「台灣到其他國家種樹,好的別人享,台灣人自己要忍受污染。」

針對碳交易制度,立委黃淑英說:「碳是必要之惡,無法同意將必要之惡的東西當作寶來交易。」他也進一步表示,目前溫室氣體是無償核配,應該由政府統一經營,並且保留部份給新興行業,部份有償配售。黃淑英強調,企業體減量應回歸政府,不該任由企業進行交易;為鼓勵企業積極減碳,得由政府購回,由政府控制釋出和收回,才能得以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環保署則表示,溫室氣體若不透過拍賣進行標售,無法決定價格。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根據環保署資料,前30大企業集團碳排放量即佔工業部門總量9成,前三大為台電、中鋼和台塑,若採無償核配,國內封閉市場形成大企業寡佔而無法交易,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將是最大贏家;如果國民黨版本通過,沒有減量目標和部門減量時程,只授權行政院訂定,溫減法等於是空包彈,而碳交易業者將是最大贏家,且高污染財團將繼續「污染在台灣,種樹到大陸」,屆時台灣將變成中國的離島工業區。

環保團體發表對溫室氣體減量法的共同聲明中指出,由國民黨立委提出的「行政院共識版」溫減法中,特別強調「海峽兩岸」合作執行抵換專案。目前國內倡議「海峽兩岸碳資產管理」的有立法院前副院長鍾榮吉擔任理事長的「海峽兩岸清潔發展機制協會」和副總統蕭萬長創辦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環保團體質疑,此法條是回應沈世宏先前提的「在中國種樹,抵減二氧化碳的概念」,還是受到穿梭在兩岸「碳資產」生意的政界人士壓力?

「碳交易」關係全民利益,而目前的溫減法若通過,可能造成「大污染卻可以大獲利」的情況。田秋堇要求環保署先召開公聽會,廣邀各界參與,針對此案進行討論。而溫室氣體減量的基準不明確,無法有效計算,他認為能源稅和碳稅才是具有公信力的計算基準,因此也進一步呼籲儘速通過審查能源稅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