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D 拯救森林的萬靈丹?(下) | 環境資訊中心

REDD 拯救森林的萬靈丹?(下)

2008年10月01日
作者:王茹涵

編按:全球森林的減少是造成氣候暖化的主因之一。2007年峇里會議產生一套REDD (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uction in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新方案,對開發中國家保護森林提供信貸。原則上是由富國協助窮國保護其森林,並取得碳減量信用額度。但這一概念雖然清楚,遊戲規則卻很模糊,也牽涉到利益分配等現實問題,因而引發若干疑慮。

寮國為開發農業而焚燒森林。攝影:Fritz Stugren減少毀林與森林退化不只能夠減緩溫室效應,對於棲地與物種保育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然而,在大力推廣森林保育的機會來臨之時,許多人也擔憂,REDD同時也可能帶來危機。

權益分配問題多

世界上多數雨林嚴重消退的國家(如印尼、剛果與奈及利亞)皆有著共同的問題:貪汙腐敗的政府體系。這樣的特性讓環保人士無法信任這些國家能有效的執行減少毀林的工作。甚至,由於減少毀林可以獲得金錢資助,在這樣的國家監督資金運用更是一件困難的事。此外,REDD可能誘使政府加嚴對土地、森林的控管,這可能會使得原居在林地的原住民權益(包括土地所有權、自然資源使用權等)受到侵犯。而今年(2008)波茲南會議中,竟在關於REDD的決議文中刪除原住民「權利」之文字,更加深了這層憂慮,也促使國際間各原住民團體群起抗議,強調「沒有權利,免談REDD」(No Rights, No REDD)。

即使REDD的設計仍在摸索當中,即使還存在多原則問題令人詬病,但國際間已經加速腳步,開始了一系列的規劃與示範計畫。例如世界銀行推出「森林碳夥伴基金(Forest Carbon Partnership Facility)」,目的是針對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建立正面誘因與資金流動系統,基金規模共計3億美元。其中1億美元將用於開發中國家之能力建構,另外2億美元將用於小規模示範計畫。即使聯合國還不承認這些REDD減量額度,購買這些減量額度者多為自願推動減量組織;但是許多保育人士與金融人士早已開始自行設計各項拯救森林之行動概念與計畫,這反映了民間團體發起之減量倡議,有可能刺激行動緩慢之政府磋商加速行動。

例如美國自然保育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TNC)、兩間美國電力公司以及石油業者於1997年付給玻利維亞政府一千多萬美元,以保證接下來30年間,諾依可佩夫國家公園170萬公頃園區內的森林能夠健康生長。另外像針對鄉村地區設計的碳補償機制「生存計畫」(Plan Vivo),即在墨西哥、莫三鼻克、烏干達等國,提供資金給承諾保護鄰近森林或願意進行植樹活動之村落。在查證預期排放減量已經達成後,即由Plan Vivo頒發相對之碳額度給原始出資者。

又例如美林投資銀行(今更為美國銀行),計畫將在印尼亞齊省協助保育大片森林。該銀行將出資協助印尼政府加強執行森林法規,並且提供替代生計給非法伐林者,目的乃是取得部分之REDD碳額度。

以生態為名的金融遊戲?

英國的固碳資產管理公司「樹冠資本」(Canopy Capital)則著眼於蓋亞的那伊沃克拉瑪(Iwokrama)森林所提供之各項功能(例如碳儲存、保護野生動物與孕育雨水等)具有經濟價值,因此願意付款來保護此森林,以取得森林所提供生態服務之部分權利。蓋亞那亦歡迎此構想,該國總統去年宣布願意將其森林管理開放給外國團體經營。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就國際政治協商的架構下,REDD還無法產生具體共識,但哥本哈根的期限即將到來,加上民間團體與投資業者腳步逐漸加快,REDD蔚然形成一股風潮。今年在波茲南會議中,已看不見對造林計畫的討論,取而代之的是熱鬧的REDD周邊會議。然而REDD的規則設計與概念尚有許多問題需要釐清,到底可否以REDD計畫獲取額度,而後在碳市場上進行交易?減少毀林其實同造林一樣,牽涉繁複的方法學,且與計畫當地的社經文化脈絡有深刻的相互關係。因此REDD的困難度並不亞於造林計畫。目前尚未完備的遊戲規則,會不會讓REDD落得跟CDM的造林計畫一樣,花了很多力氣討論但最後卻少有人願意投資?

在各界對REDD投入相當大的期望與精力之餘,種種的疑慮還需要更多相關研究來釐清,畢竟在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的政治協商與解決方案這條路上,過去已有太多可供借鏡的經驗,REDD可以不需要重蹈覆轍。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