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12日
作者:董景生、黃啟瑞、邦卡兒‧海放南
挖穴暗藏竹尖的陷阱,曾經記載於鹿野忠雄的探查記錄,這種稱為maliug的洞穴型陷阱,是獵人選在動物脫逃路徑,挖掘洞穴,穴口通常狹小而底部寬廣,為防動物掙脫,早期更在穴底密插竹尖dangal,遭追趕的動物掉落即遭刺死,後來是常有人誤觸受傷,才慢慢撤去竹尖。
過去未有鐵製獸夾以前,最被廣泛使用的陷阱型式,是由簡易繩索和樹枝架設,俗稱吊子malahu的陷阱。吊子安置容易,能捕獲的動物範圍,卻含括森林底棲竹雞、藍腹鷳等鳥類,到山羌、山羊、野豬、水鹿等中大型哺乳動物,吊子就地取材易於大量設置,在芒草或箭竹打個節便可標示位置避免遺忘。一般適合製作malahu的材質,會選擇赤楊、柃木等質地堅韌樹枝,彎曲後套上繩索佈置,因對動物習性瞭若指掌,獵人知道何處再另行佈置阻斷動物其他通路機關,並掩去人的氣味。一旦動物受陷,先被套住腳或頸部,陷木彈起則將之勒斃或吊起活捉,陷木粗細和繩索韌性,倚賴獵人經驗法則計算,經驗老道的獵人,懂得觀察附近出沒獸跡和排遺,藉此判斷獵物種類、體型大小、出沒時間,甚至誤觸陷阱可能的掙扎程度,進一步設計吊子形式和規格,陷阱吊索即經常就地取材,選取附近新鮮的合適植物,山茶科柃木屬彈性極佳,為陷木首選,據說其強韌程度,連誤觸的大型水鹿都無法掙脫,另一種合適植物為鄧氏胡頹子,優異彈性,無論製作足部或套頸式陷阱皆宜。除了主要陷木,吊子其他配置的支架,所選的植物種類則不講究,經常周邊輕易可折取者即可,青剛櫟、九芎、玉山莢蒾、烏皮九芎等常在使用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