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行政院主計處公佈最新的經濟成長率預測,由於受到出口下滑及民間投資減少的雙重影響,將2009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史上最慘的-2.97%。經濟成長率下滑,影響所及的是失業率屢創新高,連帶產生貧富差距拉大的社會不正義現象。而為了振興經濟、刺激消費,政府在農曆年前發出八百多億的消費券,2月12日行政院會更進一步通過了四年五千億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
另一方面,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警告,若政府、企業及個人再不採取決定性的行動,21世紀的全球暖化將可能以極快的速度惡化,導致比預期中更嚴重的環境衝擊。
在氣候變遷及金融風暴的雙重挑戰下,如何妥善利用四年五千億的擴大公共建設投資來面對愈來愈捉摸不定的環境變遷,使振興經濟及保護環境不會陷入互相制肘的窘境,其實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嚴肅議題。易言之,可不可能利用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朝「綠色就業」(green jobs)邁進,進而在低碳世界中實踐永續發展?
「綠色就業」計畫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國際勞工組織(ILO)及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共同提出的,其目的在評估、分析及推廣相關環境政策,該計畫由政府、雇主及工會協調,希望能促進環境永續的就業機會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金融風暴的嚴峻挑戰。
綠色就業計畫的目的在促進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認知及關注;辨識此議題的知識缺口;制定過渡政策以促進環境、經濟及社會的永續發展;促進制定綠色就業及綠色工作場所政策的制定;大力促進就業、扶貧及氣候減緩的方案;加強UNEP/ILO/ITUC在聯合國及國際事務之間的合作。
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委託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發表了「綠色就業:邁向永續、低碳世界的體面工作」之研究報告,要求世界各國關注環境問題並採取適當措施以因應人類面臨的嚴峻環境挑戰。
綠色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利用目前勞工及商業的機遇來因應環境挑戰,以促進經濟成長,並減緩氣候變遷對能源部門所帶來的影響。該報告的另一個作用是提供一個必要的過渡階段,例如強調在勞工社區中綠色政策可能的影響,其中包括氣候變遷、生產消費模式、以及由於其他技術變化所造成的貿易衝擊及扶貧措施的變化等。
創造綠色就業勢必在未來幾年會快速成長,而全球要妥適過渡到低碳且永續的經濟體,將會創造跨越經濟體不同部門的相當多綠色工作,也會成為帶動發展的啟動器。全球各工業國及主要的發展中國家都傾全力推動綠色就業,台灣自不能落於人後,政府應藉由五千億的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創造更多綠色就業,來促使台灣從傳統的經濟體過渡到低碳經濟體,而後更進一步分析就業、技術及技能型態轉型的可能。
台灣現階段應透過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討論及研究,來制定更多針對環境威脅(特別是氣候變遷)的政策。除了傳統的就業市場外,政府也應儘速公佈不同部門可以提供綠色就業的機會,例如可再生能源;永續運輸;生態建築;建物能源效率;環境復育;有機農業產銷;轉型到綠色經濟體、科技及產業的環境教育等。而為了評估綠色就業是否有效提昇過渡到低碳經濟體之目標,政府也應建構綠色會計(green audits)機制。
此外,政府也應針對如何要求決策者、企業及產業、工人及工會提出適當的建議,以便可以成功過渡到低碳經濟體,如此才能夠提供一個面對愈來愈捉摸不定的環境變遷及愈來愈嚴峻的金融風暴之真正出路。
聯合國大會宣布2009年2月20日是全球第一個「世界社會正義日」,籲請國際社會加緊努力消除貧窮,讓所有人都有充分就業及體面工作,實現男女平等、享有社會福利及社會正義。而在環境變遷及金融風暴愈來愈惡化的當下,國際社會在重塑全球金融結構的同時,勢必將大力提倡綠色就業,以期讓所有人能在低碳世界中都有充分就業及體面工作,進而實踐永續發展。
反觀台灣,我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