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志工體檢東北角:珊瑚覆蓋率不到2成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潛水志工體檢東北角:珊瑚覆蓋率不到2成

2009年06月15日
本報2009年6月15日台北訊,耿璐報導

東北角珊瑚礁體檢從萬里出海2009年珊瑚礁總體檢首站「東北角Reef Check」於上週六(13日)落幕,此段調查在超過30位潛水志工協助之下,地點涵蓋鼻頭角、龍洞、豆腐岬、野柳、番仔澳,經來自中研院的科學指導員確認,其中以鼻頭角10米深的50%珊瑚覆蓋率為最佳,其他地點珊瑚覆蓋率則鮮少超過20%。

台灣珊瑚礁體檢今年首度由民間團體發起,主辦單位「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別選擇台灣潛水活動起源之東北角區域做為體檢首站。

準備下水的珊瑚礁體檢志工東北角發展甚早且與都會區連結緊密,早期無節制的人為影響之下,海底天然資源已耗損嚴重,一些參與志工也忍不住問:「在東北角調查珊瑚有什麼意義?要做珊瑚紀錄不是應該去美一點的地方?」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郭兆偉說明:「珊瑚體檢就是為了真實記錄珊瑚生態系的現況,如不透過這樣的體檢,無法知道損害程度,有了這筆基本資料,才有阻止惡化並積極復育的依據」。

分別在5月23日、30日與6月13日進行的東北角珊瑚礁體檢,其中有8位志工參與了不只一梯,對於再次下潛調查,志工們認為技術的確更加熟練,第一次操作不足的部份也在科學指導員帶領之下有所改進。

志工也希望有更多學習,已參加兩梯的陳誼瑄和邱北夫,下週將再前往蘭嶼進行第三次珊瑚礁體檢。他們表示,希望主辦單位能製作需紀錄之指標生物的特徵圖鑑,並加強海洋生物認識的課程,「我們很有熱誠,但希望數據是有意義的,能一開始就做好而不只是做熱心的白工」。

科學指導員解說珊瑚礁體檢查注意事項 鼻頭角珊瑚礁體檢 野柳珊瑚礁體檢

不論是新手或老手,參與珊瑚體檢的志工們最在意的問題都是--「後續呢?」志工自費花時間協助體檢,是因為關心海底珊瑚的狀況,對數據如何使用、有何效益等問題均十分重視。

主辦單位表示,珊瑚礁體檢本來就是一項守護海洋的「行動」而非單次的「活動」,所有調查的數據都會上傳到美國加州「珊瑚礁總體檢基金會」總部的線上資料庫,詳細規劃之後也將在國內部落格上長期累積數據並分享給大眾。未來假使有漏油等船難發生,這些都可能成為有關單位要求肇事者復原的依據。

東北角珊瑚礁體檢落幕,除基本的珊瑚覆蓋率如預期的並不高,珊瑚體檢所要求紀錄的指標魚類(如鸚哥魚)及無脊椎動物(如龍蝦),幾乎沒有在此發現,跟老潛水員印象當中大龍蝦滿佈的東北角海域已有天壤之別;而野柳的調查當中也記錄到許多廢棄魚網,再次顯示東北角的海洋保護及珊瑚復育還有很大空間。

在今年珊瑚礁總體檢辦理的首站當中,主辦單位和參與人員都在少見的專業型志工行動中彼此學習,針對志工提出當天的流程、指令不夠明確,主辦單位也正努力修正。儘管如此,志工詹前陵仍開心回應,「以前潛水雖然看到很多東西,但都不認識,這次在指導員講解帶領之下,才知道這些海中生命的生態意義,潛水時有目標真的很不錯」;而之後陸續的蘭嶼、澎湖、綠島、台東、小琉球等五個梯次的珊瑚體檢,也將為台灣海洋資料庫持續累積守護力量。

2009台灣珊瑚礁總體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