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大戰來臨:我的有機 你的商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有機大戰來臨:我的有機 你的商機

2009年08月03日
作者:munch

圖片來源:munch8月1日是一個很恐怖的日子,因為「有機」將成為一個法定名詞,不能再做為理念表達,而是必須在國家認可、團體認可之下,才能冠上有機的認證名詞,一旦違失使用,已有法律上的罰則。

對於消費者,一個法律上管制的認證機制,當然是更有保障,並且不會購得黑心食品,吃的更為安全。

但是,談有機,它絕不是僅止一個商品,而是一項土地運動,一種生活態度,或是一國的農業再興。

有機農作推動快20年,從早期拒絕農藥的食品健康,到晚近的自然生活觀念,有機運動不單是一張嘴的健康問題,已經擴展人對自然的反思,人對他人的信任,甚至人對未來的期待想像。

當一個作物,從產品出發,邁向觀念的提昇,如今又落回商品的面貌,這樣的認證標章背後,有何動人的意義?

當有機成為一門生意,有機的戰爭早已悄悄開打,一些想法天真的小農先行者,還在試驗有機的作法,許多企業已經嗅到這股世紀末的商機。

1993年,主婦聯盟在三重的鐵皮倉庫內,以共同購賣方式,開啟台灣城市與農村的直接對話,跳過層層中間商的遮掩、剝削,以合作社型態找尋最好的農作食材。

1995年,主婦聯盟翻譯日本作家岩根邦雄的《從329瓶牛奶開始》,更是確立共同購買的精神,以社會集體行動,反制資本體系下,把大眾當驢頭的商品銷售,共同購賣不只是買賣行為,更是一種社會實踐,甚至具有左派運動轉向民間扎根的意涵。

共同購賣的實施,終究無法打破牢不可破的資本產銷體系,但是有趣的事,在消費端的難以全面突破,卻在生產端燃起星星之火。

在不斷的食品安全危機之後,農民開始發現城市對於健康自然食品的需求,一個有機生產的新模式。那樣的開端,稱不上絕對無毒有機,但是種出好作物,提供無毒無污染的心意,已經成為一種信念。

種無毒有機,吃無毒有機,在初出的時刻,只是少數人之間的小眾行為,對於農產品大眾行銷的資本體系,根本看不上眼,縱使價格昂貴一點,但是相對廣大群眾的市場消費,根本是只能賺名聲的生意。

但是晚近之後,拜媒體的推波助瀾,不是宣導有機種植,而是挖出更多食品安全的黑幕,於是城市驚恐,有機開始蔚為風潮,資本體系關注到這塊隱然成形的巨大市場,終於開始行動介入。

別人當觀念先行者,自己當利益收割者,從來是企業不變的真理,當有機風行,賣化學農產品和賣有機農產品,對於資本產銷體系,只不過是商品變換,重新調整一下生產線和銷售網,有雄厚資本,還怕沒有一番做為。

於是,自設農場,以高產量方式投產有機作物,如果產量不夠,OEM的品牌代工模式立即應用,從自產到代產,統整由專一品牌上市,上市不僅結合物流系統的超市上架、網路訂購,甚至藉助媒體的報導,以及購物頻道的名人代言,高度行銷掉有機產品,從健康農作到保健用品,有機成為一門好生意。

但是,對於小農,有機買賣根本是場不對等的戰役,走在前開拓觀念,摸索出來的道理,成為企業收割者的文化資本,一種愛妳健康、愛你幸福,卻是真愛你錢的虛假意識。

然而,行銷能力根本拼不過大企業的小農,回頭來還得面對生產田間的種種問題。

這也是有機農業中,政府最可惡的態度,對於有機農業,除了限期規範,政府始終沒有全力協助,就算縣市政府力推無毒農業,但是面對地方農會的傳統作為,也不敢全面宣導農民放棄農藥、肥料的使用。

於是,有機小農成為一種自願產業,自己找地,到處參訪請教,一步步打造自己的自然農園,一旦遇上鄰人噴農藥,就開始擔心空氣漂散或水源污染,忍不住的大吵一架,再不行就放棄遠走另覓他鄉。更慘是,台灣處處開發,找的到淨土,未必有純淨水源,就算二者兼備,風調雨順,那天又是土地劃定開發強制徵收,一切作為立即化為烏有。

有機小農的在台灣農業環境,常常是政府文宣中,被端上檯面的農業良心,但是實際上卻是在艱苦的環境中自求多福,多年來單打獨鬥、自產自銷,常常參加地方農特產,老是被視為對照強烈來壞生意的,於是最後只得自己搞市集,小農民相互依偎。

當有機認證展開,保障了消費者權益,造福了有資本蓋網室、買基肥、造農場,通過一切驗證的企業體系,卻是苦了還在望穿秋水的有機小農。

一個最壞的市場淘汰循環,將會展開。當有機成為門檻,有資本越過門檻的企業,將會囊括絕多利益,更多的有機利益,將會讓有機資材價格水漲船高,形成第二道門檻,阻絕有機小農的進入有機認證的能力,於是新的有機生產資本體系從此建立,小農紛紛出局。

到此時,反思有機運動的出現,一切荒謬無比。如果一場發自愛護土地、照顧農民的有機運動,結果造就企業的利基,這種意義的倒置挪用,無異是最大的諷刺。

對於政府,如果不能悟透有機農業運動的真諦,在幹盡開發破壞環境的惡行後,還不能保護協助這群發自民間的守土小農,讓他們遍地開花再興環境,卻只是一眛要求,任他們劣勢競爭的自生自滅,無異是碾斷台灣土地重生的機會。

有機成為法律名詞,它的確可以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保障,但是不一定保護台灣的農業永續。

對於在地購賣、保護小農,反對有機產業托拉斯化的有機生活信念下,有機農作標章可以參考,卻不見得是唯一選擇。
對於選購無毒農作,該走向人與人信任的產銷模式,科學驗證是一項參考工具,但是絕非唯一標準,生產者的信念及行為,必須充分理解納入考慮,甚至消費者必須體認,吃到好食物,不只是身體健康問題,更是一項社會運動,對於在作物之外,還願為環境發出正義之聲的農民,更需我們的支持鼓勵。

有機戰爭開始,企業有機霸主的拼鬥,無毒小農的哀號,即將構成台灣有機市場戰役的面貌。一場不平等的戰役,預示了慘烈的結局,當失去原始運動意涵的認證標章,只是成為一種產品等級。

此時,我只是心裡想問,我的有機願景,怎麼變成你的商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