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溫室:喜馬拉雅的綠色希望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雪山溫室:喜馬拉雅的綠色希望

2009年08月04日
作者:瑪莉安‧貝德(中外對話副主編)

在拉達克寒冷荒涼的山谷裏,只需要簡單的溫室大棚就可以終年生產出新鮮蔬菜。由於在印度的創新性工作,法國的GERES組織獲得了著名的阿什登獎。這項工作同時也在喜瑪拉雅另一邊的中國展開。

居民們現在終年都可以生產菠菜、萵苣、洋蔥、小蘿蔔、草莓、芫荽、大蒜和其他蔬果,維持膳食平衡變得容易多了;圖片來源:Martin Wright/Ashden Awards拉達克坐落在查漠和克什米爾邦東部,在這個荒涼乾旱的角落裏,每當冬天降臨,氣溫驟降到零下25攝氏度,蔬菜價格會漲上三倍。這還得是在有菜可賣的前提下──如果飛機和汽車能把菜運進來的話。這個人煙稀少的邦位於印度最北邊,每年有六個月都因為大雪而與世隔絕,人們只能依靠塊根植物和曬乾的葉菜過日子。

這裏是位於印度西部喜馬拉雅山區的荒涼谷地,海拔超過3千米,露天種植的蔬菜只能在短暫的夏季才能生長。拉達克的高海拔和低降雨決定了這裏的作物每年的生長期只有約90天,還要依賴冰川 融水。但是,除了美得令人屏息的景色之外,這裏還有一樣東西異常充足--陽光。這裏的日照時間長達300多天,天天陽光普照,萬里無雲。

最近,有一項開創性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對這裏的陽光進行了充分的利用。這個專案由法國NGO組織GERES發起,幫助居民們在簡單的太陽能溫室大棚裏種植新鮮蔬菜。10多年來,他們一直和拉達克當地的組織合作,致力於太陽潛能的開發。專案實施後,當地的人們在短暫的夏季結束後也能享用自己種植的營養蔬菜。最近,這個項目獲得2009年度阿什登可再生能源獎,正因為有了它,居民們現在終年都可以生產菠菜、萵苣、洋蔥、小蘿蔔、草莓、芫荽、大蒜和其他蔬果,維持膳食平衡變得容易多了。

文森特‧斯陶佛是一位太陽能工程師,也是GERES組織在印度喜馬拉雅地區的專案主管。他對該項目迄今取得的成就進行了總結:「我們的研究顯示,溫室所有者每天所吃的蔬菜比原來多8倍,收入增長了30%。他們的親戚、鄰居以及其他村子也從蔬菜和鮮花的買賣和交換中受益。有5萬多人的營養和健康狀況因此得到改 善,占全地區人口的四分之一。」

春天,溫室大棚用來育苗;秋天,它們則幫助延長番茄、黃瓜、葡萄和其他蔬果的生長期。

這些溫室大棚是以被動式太陽能的概念為基礎設計的。大棚大約長10米,寬5米,用當地的泥磚砌成,還加上了稻草或鋸末的保溫層。頂部用楊木和柳木搭出架子,苫上稻草或防水的當地野草來最大限度地減少熱量損失。溫室按照東西向排列,長長的南向棚頂上覆蓋著透明的重型聚乙烯薄膜。

大棚內部的西牆被塗成白色,可以把上午的陽光反射到作物上;北牆和東牆則被刷成黑色,以增加熱量吸收。頂部的通風孔、側門和背牆有助於控制濕度和溫度。為了減少夜間的熱量損失,在薄膜頂上蓋上草苫可以增加保溫性,讓內部溫度提高5攝氏度。

由於造價低廉,設計也相對簡單,已經有數以百計的大棚建成,這使得北部和東部與中國毗鄰的拉達克地區的蔬菜產量每年增加300噸。這些大棚主要利用本地的材料和人力,在露天生長季節結束之後修建,這個時候無論人力還是財力都很充裕。現在已經有人建起長度近30米的超大型大棚,用作商業性生產。而家庭型大棚的成本約為600美元,其中75%由所有者承擔,其餘部分則由GERES專案支援。

大棚給當地人帶來很多好處。不僅讓他們終年都能吃上新鮮蔬菜,改善健康和營養狀況,而且出售多餘產品還能給他們帶來一筆現金收入。「葉菜最容易種植,葉子割掉後才還會接著長,而蕪菁就不那麼經濟了。」斯陶佛說。他指出,坐兩小時公車到市場賣趟菜是值得的,穩定的收入能讓人們的生活發生切實的變化。

溫室大棚項目讓婦女們受益尤其巨大。種糧種菜的工作通常都由她們來做,不僅改善了家人的營養,把多餘產品在本地市場上出售也帶來了額外的收入。通過賣菜,婦女們更加獨立,在經濟上的自足性也更強,可以購買其他食品和用品。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一些家庭第一次有能力送孩子去上學。

當地農民索納姆‧安格莫有一座GERES援建的大棚,他說:「冬天賣鮮菜,春天賣菜苗,大棚每年給我帶來約8千盧比(170美元)的收入。我19歲的女兒在查漠上學,這些額外收入正好用來付她的學費。大家都喜歡吃我的菜,看到新鮮食品這麼受歡迎,我們打算再建一座大棚。」

根據GERES統計,平均每位大棚所有者能為其他9戶人家提供蔬菜,並且和另外6戶人家進行交換。原先拉達克地區的居民每個月可能只吃兩次蔬菜,現在每週可以吃好幾次。

拉達克地區的就業機會很有限,溫室大棚專案通過其他方式為人們創收。當地人經過培訓掌握了石工、木工和其他建築技術,少數大型商業性大棚則提供了一些工作。為了保證專案的順利進行,當地的資源管理者經常走訪大棚,為所有者提供指導。

印度西部喜馬拉雅山的居民一直依靠農業(穀物和果樹)和畜牧業(肉類、黃油、羊毛)謀生。這種孤立的生計系統逐步發展,並融入地方貨幣經濟之中。大棚的被動式太陽能技術也擴展到禽畜養殖領域,使產業更加多樣化。

環境也受益匪淺。GERES說,由於免除了蔬菜的空中和陸路運輸,每年減少的碳排放有460噸。另外堆肥提高了土壤肥力,減少了這片乾燥多土的不毛之地的土壤流失。

在NGO、地方政府機構和個人的共同努力下,GERES主導的溫室大棚專案正在四處開花。除了拉達克寒冷、高海拔的谷地和鄰近的喜馬偕爾郡的拉胡爾和斯皮提地區,大棚在塔吉克斯坦、中國和阿富汗也如雨後春筍般建設起來。在不久的將來, GERES還計畫把這一專案擴展到興都庫什山的其他部分,如吉爾吉斯斯坦的中央帕米爾地區。

阿什登獎設立於2001年,目的是鼓勵人們更好利用本地可持續能源來應對氣候變化和減貧。今年的可再生能源獎獲獎者除了GERES,還有美國的Aprovecho研究中心和中國的嵊州爐具廠,它們大量生產的新型柴爐銷往全球各地。

其他獲獎機構包括:建立起埃塞俄比亞最大太陽能工程的德國太陽能基金會;開發出秸稈氣化發電技術(每天可供電11小時)的印度瑟倫可再生能源公司(SRE);為家庭和其他用戶裝備高於400kWp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尼加拉瓜ECAMI 項目;在烏干達用農業廢料生產非炭化生物質成型燃料的Kampala Jellitone Suppliers有限公司;以及在印度用簡單的踩踏式水泵幫助無數農民脫貧的印度國際開發企業(IDEI)。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7月30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