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資訊公開告慰莫拉克災民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用資訊公開告慰莫拉克災民

2009年08月29日
作者:莫聞

莫拉克風災死傷無數之餘,立法院日前再火速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在輿論強力反彈之下,仍納入豁免環保法規以及強制遷村的條款,大開行政獨斷方便之門。

這次立院國民黨團配合行政院,強力護航有瑕疵的風災重建條例,將原本應從長計議、多花時間醞釀、討論社區與部落未來方向的重建工作,壓縮在不到三週的時間,就由行政院會通過、立院強力表決過關。

這一切強勢的由上而下的作為,憑藉什麼呢?沒有人知道。

筆者主張,除了採取抗爭、違憲訴訟手段,更要強力訴諸「資訊空開」。要求行政院主導的災後重建委員會建立一個可受監督與完全開放的資訊平台,讓民眾確實取得關於國土開發利用情形、國土現況與重建作為的一切資訊。這包括三個層面:

一、災害究責:

此次莫拉克風災造成數百人死亡、小林村滅村,還有無數個部落受到重創,在冒然遷村之前,要追究山林崩毀的原因。山區誰在開發?誰在受益?誰是受害者?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曾說,根據2004年經建會關於山地利用的調查數據,「海拔500公尺以上226億元的產值,原住民只佔 70億元左右。」

他還舉例說,「退輔會所佔據大片的清境農場等高山森林遊樂區,許多都已經轉包給民營財團,為什麼不還給國家?還給原住民?還給大自然?最應該立刻遷下山的,是政府帶頭破壞環境的開發行為。」

資訊不明的情況下要求遷村,將徒然造成國土保育與原住民權利的對立,也無益針對破壞山林元兇對症下藥,改善國土環境。

二、國土資訊空開:

國土資訊平台的建立已是老生常談,8月24日民間舉辦的重建條例公聽會上,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黃瑞茂,均再度提出此一看法。

關於風災資訊,遙測單位累積很多相關的衛星影像,但民眾有需要時未必能夠取得,應該要有整合式平台作發布和查詢。應公開的資訊除了政府單位(含政府委託、補助學術單位所做的計畫)之現有的遙測資訊、地質、水文等國土資源調查資料外,黃瑞茂進一步指出,更應包括過去二戰時期與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所留下資料,從上游、中游到下游的訊息無所遁形。

黃瑞茂指出,國土資訊公開,短期而言,可以找出災難的原因,便於究責。長遠而言,詳細而充分的資訊可供各界作比對,分析其歷史變遷與原因,有利於形塑科學、理性討論的空間。

此外,原民會進行的部落傳統領域或部落地圖,也應公開,讓原住民傳統的智慧得以顯現,使各界討論解決方案時,得以結合傳統智慧與當代科學,比對、釐清問題,避免形成國土保育與原住民權益的對立。

三、重建資訊公開

目前依照《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行政院將成立災後重建委員會統籌重建事宜。那麼,後續關於重建工作(包含遷村)從規畫、執行到經費支用等,均應詳實公開,並建立整合的平台。

過去三年來,石門水庫集水區治水工程在民間團體如「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等要求下,已能夠做到這點。此外,還能開放民間參與現勘、評鑑工程品質,替環境做把關。石門水庫集水區作得到,擁有1200億資金的莫拉克災後重建工作,沒有理由做不到。

廖本全曾經表示,上述這些資訊其實政府各單位都有做,但各部會各行其事未能整合,不利民眾查詢。此外,有些資訊政府已取得卻不敢公開,以擔心影響房價、衝擊經濟等理由,「該作為而不作為」。

該作為而不作為的理由應該到此為止了。從九二一大地震至莫拉克帶來的八八水災,相隔不過十年,再加上氣候暖化效應、極端氣候頻仍,國土脆弱的本質完全凸顯出來。讓人們可以從災難中學得經驗、重新站起、做真正符合永續的重建,資訊公開將會是無可迴避的課題。

用資訊公開,告慰莫拉克災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