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9月10日
摘錄自2009年9月9日新華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員日前在新一期德國《生物地球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人類排放的過量二氧化碳正在改變海水的化學結構,加重其酸性程度,使許多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受到損害。從1800年起,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之一)有1/3被海洋吸收,可以說海洋使得全球變暖的趨勢得以緩解。但額外增加的二氧化碳卻改變了海水的化學結構,加重了它的酸性程度。如果保持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速度,到2100年,海水的酸度將會增加兩倍。在這種情況下,海洋中的一些主要生物將受到嚴重威脅。
以蟠虎螺為例,這種生物在海洋食物鏈和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它賴以生存的外殼正在受到海水酸化的威脅。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蟠虎螺置於模擬2100年海水酸度的環境中,其外殼的生長速度會比現在降低30%。而一種冷水珊瑚在上述環境中的成長速度則會銳減50%。由於冷水珊瑚能為眾多生物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它的衰敗將影響到這些物種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