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漏洞百出 調查不實的話 吉貝BOT怎麼辦?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環評漏洞百出 調查不實的話 吉貝BOT怎麼辦?

2006年03月10日
報導:苦勞網

「生態調查居然缺少生物多樣性指標,這樣的報告好像是20年前的東西。」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口氣徐緩卻語出驚人。

吉貝BOT開發案爭議重重,環評也是焦點之一,昨天(3月9日)永續會論壇邀請中研院學者陳昭倫針對環境影響說明的海域生態部分進行審查,陳昭倫以其研究調查結果,提出部分錯誤說明。

吉貝觀光旅館BOT環評在2004年通過審查,陳昭倫首先表示,原環說書載明,該調查2002和2003年間在潮間帶設有四個、海域則有五個觀測站。只是他運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輸入觀測站座標後,發現到好幾個觀測站居然在吉貝島陸域範圍。

陳昭倫態度謙遜說,衛星定位誤差,或許是委託調查的廠商所使用的座標系統不同導致。陳昭倫緊接指出,環說書中表示吉貝有「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和美麗的珊瑚礁」,相當值得開發,不過以他在澎湖海域進行多年珊瑚礁生態研究經驗所得,這部分結論,可能得再三商榷,「以目前海洋生態情況,可能沒那麼多資源好提供觀光開發。

原環說書報告提及澎湖海域有七種主要珊瑚生長型,陳昭倫質疑澎湖是否有樹叢形或扁扇形(靈芝形),尤其前者更被認定只生長在熱帶印尼海洋的種類,「那真是太驚人了」,只是如此一來,「該海域應該劃歸保護區,完全禁止開發」。

除了澎湖海域突地冒出印尼洋特有種珊瑚以及部分名錄種類鑑定有誤,陳昭倫又提出,原環說報告明顯地疏漏了膜形笠珊瑚礁群聚。陳昭倫強調,只有在吉貝西坎山海域才出現有膜形笠珊瑚礁群聚,面積廣達3000公頃,這麼特殊的自然生態,台灣全島海域絕無僅有,非常值得設置海洋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海域。

陳昭倫對原環評的調查疏漏,表示「遺憾」。陳昭倫又說,近年調查顯示與1993報告相較呈現兩極化,顯示澎湖海域受到相當大的干擾。

陳昭倫自承身為科學家,描述的是科學調查事實。海島居民寄望觀光發展經濟,無可厚非,陳昭倫也認為,雖然目前生態景況相當脆弱,只要給海洋時間,經過適當休養生息,澎湖海域觀光資源未來幾乎可以媲美澳洲大堡礁。

據瞭解,舉世聞名的澳洲大堡礁石斑洞,每年吸引百萬名全世界觀光客,為澳洲創造上百億美金觀光產值。

研究指出,人類過度開發海洋資源,全球珊瑚30%遭到毀滅,情況沒有好轉的話,到下一世紀,珊瑚將全數滅絕。陳昭倫說,珊瑚礁群聚早已經被公認為海洋世界金雞母,陳昭倫建議政府應該暫緩BOT,劃設保護區,留待當地居民共同守護,適度發展觀光經濟。

陳昭倫報告時間不長,內容與分析結論卻出人意表。受開發單位委託負責撰寫報告書的泰興工程顧問公司代表隨即表示,原報告是台大教授黃哲崇領銜團隊的調查成果,但黃哲崇不在場,旁人無法替代回應。

環評生態調查紕漏疑雲案件一件又一件,如果造假屬實,開發單位當然要負責,那負責審查把關的環評委員呢?面對問題,環保署代表簡任技正林世旻先是不斷顧左右而言他,一再強調該案審查委員來自各種生態研究領域專家學者,接著只是反複說環評法對開發單位自有處罰規範,中間一度脫口「這個問題無法回答」。

假設開發單位環評調查不實,環評委員難道跟著輕率把關,環評呼愣過關?現任環評委員之一詹順貴律師表示,面對開發單位送呈的環說書,環評委員只能秉持「最大善意」相信當中的調查結果。詹順貴說,現實情況的確是一群專家學者只能就著報告書作紙上審查,要說審查委員怠忽職守,恐怕言重了,論罪責,也是於法無據。

詹順貴說,認真一點的審查委員一定會加強接觸當地居民,從其中推敲環說書可信度,問題是,大多數負責審查的專家學者並沒有時間對影響居民進行瞭解。

海洋生態調查有沒有不實、作假,一時無法有定論,論壇主席立委林淑芬要求澎管處必須釐清環說書相關疏漏疑點,結果送交環保署專案再審。論壇現場還有蠻野心足理事長文魯彬、高市教師會生態中心主任李根政與詹順貴同任本屆環評委員,三位環保健將紛紛表示,一旦確認環說書生態調查疏失屬實,將要求該報告提交環評大會討論,該重作環評,就得重作。

※本文轉載自苦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