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1月20日
策劃:環境資訊協會
在數年前肆虐於英倫地區的狂牛症風波平息之後,最近狂牛症似乎又有捲土重來的趨勢,而這一次發生的地點則是在一水之隔的北美洲。
早在2002年,美國國會即提出警告,指稱當前聯邦政府所採取的作為並不能有效防堵狂牛症進入美國。果然在2003年,在加拿大於8月份爆發北美首件狂牛症病例之後,美國在12月的耶誕節前夕,亦不能倖免地於華盛頓診斷出美國首件狂牛症病例。
在該病例經證實之後,華盛頓州的肉品處理廠大量回收市面上所販售的生鮮牛肉,而農業部長維尼曼也宣布即刻起將禁止所有無法站立行走的牛隻製成人類食用之產品,因為無法站立行走是罹患狂牛病之牛隻所常見的症狀之一。
美國農業部官員指出,經過DNA的檢測,可以證明美國境內第一頭患病的乳牛乃是從加拿大的亞伯達省所進口的。於此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也表示,此一事件凸顯出各國對此一致命疾病應更嚴格地加強控管,因為此一致命疾病可能會透過國際間動物相關製品之貿易往來,而迅速的散布到世界各地。
目前對於狂牛病起因的說法尚無明確結論,普遍說法是由一種不正常的變異蛋白「普立昂」(prion)所引起,當這種變異蛋白積存在腦部與神經系統當中時,便會造成這兩個部位的損害進而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