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眼睜睜看著我們的圖勒河乾涸嗎? | 環境資訊中心
遊牧綠人間

難道眼睜睜看著我們的圖勒河乾涸嗎?

2009年12月10日
作者:Badamgarav/翻譯:朱小艾(Enkhuush)

受到污染且孱弱的圖勒河;攝影:birdvoyeur在茂密的森林裡可聽到的,圖勒河(Tuul River)淅瀝瀝的流水聲,它那清澈又深沉的河水,現在就快枯乾了。圖勒河在哭泣,就像為生命掙扎而努力的病人一樣,它想要穿越大地盡情流轉。但他為了供應熱水廠、洗衣機、洗車廠、垃圾廠、悶烤肉、餐廳旅館等地的水,已經累了也無力了,人們卻從毫不在乎他快要涸乾枯萎了,可能有一天它就要離我們遠去而消失,到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如今河流快斷掉了,偶爾落下的雨,可能成為它一時的生命力。可是烏蘭巴托的120萬人口、兩萬間工廠、企業,400頃土地所需的澆水灌溉、33萬頭畜牧、3家發電廠都由圖勒河來供應。圖勒河發源地是來自於汗恆特保育區,我們所耳熟能詳的特熱勒吉自然公園區。雖然這裡是保護區,但已成旅遊業發揚地。

由世界銀行自然保育專家做的一項研究顯示,圖勒河發源地周邊共有2600人居住,5萬畜牧經常放牧,180家旅館及旅行社,每年接待13萬遊客來這裡度假。在當地每年可採2萬噸水果、蔬菜、藥材、松果;可生產3300立方米木頭;將近17萬公頃可運用成為放牧地。理所當然,這些對圖勒河生態系統有負面影響。但蒙古政府對於保育圖勒河的管理毫無施政方向可言。我們要拯救圖勒河,還是眼睜睜的看著它涸乾?若我們以後不想面臨缺乏飲用水問題的話,還是趕快拯救河流吧!一起在圖勒河周邊土壤上種樹,禁止丟棄化學成分垃圾到圖勒河,不要砍掉周邊的樹木,打掃附近的全部垃圾,讓它成為無垃圾區!

雖然地理距離甚遠,但是身為海島的台灣與身為世上最大內陸國的蒙古之間有著雖遠實近的密切關係,體現在歷史上、文化上、與中國大陸的互動關係上。除此之外,兩地更在牽一髮動全身的環境連帶上休戚與共。每年侵襲台灣的沙塵暴正來自於荒漠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蒙古,而蒙古當地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礦產資源利用效率低、以及畜牧戶數因中國內需提高而大量增加等等原因,則是造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由於蒙古國內資訊基礎建設程度、國民教育水準與經濟能力偏低,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程度輕易地被追求經濟的渴望蓋過。蒙古國已是民主政體,朝向市場經濟發展,然而除了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等組織定期針對蒙古進行環境狀況評估以外,更重要也更缺乏的是當地公民對國內環境議題發揮持續監督的力量,並對於環境與經濟政策進行檢視與遊說,或要求當地或外資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同時,隨著不斷增加的經貿往來及資源輸出,蒙古與中國以及整個世界的經濟互動愈趨頻繁,迫切的環境課題卻受限於語言的限制而無法為世人重視。有一群台灣朋友及在台的蒙人認為,對於促成重要的蒙古環境議題全國化、亞洲化、乃至於全球化這份任務,台灣處於施力之核心位置,因此組成了「遊牧綠」台蒙環境資訊平台,希望透過蒙古環境資訊平台之建制,以及蒙古公民新聞記者之培訓,有效提高蒙古環境議題於世界的能見度,並鼓勵蒙古青年、公民團體、行動者,共同利用Web 2.0之網路精神與技術,向全世界發聲。

這個月,我們將與「遊牧綠」合作,精選出蒙古公民新聞記者寫作家鄉的紀實,看看蒙古,想想自己;看看異地,想想全球一隅的環境困境和人權正義。

※ 本文與遊牧綠台蒙環境平台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