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海岸工程及海岸侵蝕致遼寧海岸線縮短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人為海岸工程及海岸侵蝕致遼寧海岸線縮短

2010年01月24日
摘錄自2010年1月22日中國新聞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遼寧是中國海岸線較長的省份,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環渤海海岸線由於人為海岸工程建設對岸線的改造及海岸侵蝕,總長度縮短了260公里。1970年遼寧海岸線長度2170公里,到2000年變化為2017公里,目前已不足2000公里。

在21日開幕的遼寧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九三學社遼寧省委員會針對此問題提出了《關於科學開發和保護遼寧原生態海岸線的建議》。指出向大海要地,使局部區域形成在政府主導下的大規模圍填海活動,存在無序無度問題。一些填海造地項目往往傾向於選擇低工程造價的濕地灘涂、河口區域,由於這些海域生態價值較高,帶來的生態環境損失和破壞不可估量。

為此九三學社遼寧省委員會提出建議:完善海洋功能區化,提升區域用海規劃管理的法律地位﹔強化區域性建設用海規劃管理,大力推進集約節約用海﹔加強海洋執法監察,依法查處違法建設用海行為﹔推進集約節約用海,修建科學合理的人工海岸線。

《建議》認為,四種圍填海方式應該是最大限度保留海域功能、節約海洋資源的圍填海方式:

人工島式的圍填海方式,對海岸、海域、生態保護與利用價值較高。

由岸向海平行推進延伸的圍填海工程,應採取分離式(突堤式)圍填海方式,在平行海岸方向一定間隔內,保留一定長度的自然海岸和納潮水域,避免連續型、整體大面積填海。

大規模的圍填海造地工程,在滿足項目整體功能需要前提下,應採取多區塊組合方式,盡量增加各區塊的岸線尺度和曲折度﹔在圍填海規劃區域內保留一定比例的水面,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有海域的生態環境等基本功能。

在海灣、河口地區實施的圍填海工程,應盡量避免採取截彎取直、島礁連接、平行推進等簡單、粗放的利用方式,盡量採取曲折的、增加岸線尺度和公用水域面積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