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澄:境外阻絕最能防範狂牛症 盼全民連署反美牛進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周晉澄:境外阻絕最能防範狂牛症 盼全民連署反美牛進口

2010年03月16日
本報2010年3月16日台北訊,特約記者熊嘉玲報導

「得狂牛病的吃草牛,原來是吃到同類的肉骨粉而產生極端病變,這是天譴,奉行中庸之道的華人應該更勇於站出來說『不』!」台大獸醫系教授周晉澄稟承專業良知,苦口婆心地說明因應狂牛症的正確概念,希望民眾能勇於表達自我選擇,連署爭取公投的公民權。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常務理事黃淑德表示,2009年11月合作社與消基會等團體聯盟,在18天內匯集21萬人民連署支持「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重啟談判」,成功地提起第一宗民生議題的公投連署,亦促成朝野一致性的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在防範來自狂牛症疫區的美國進口牛肉議題上,暫時阻擋了絞肉、內臟等高風險帶有普力昂變異性蛋白。

目前,這場民間發起的連署活動已進入第二階段,民間團體希望能在時效日期7月15日以前,號召120萬人連署,才能在8月10日前將整理完成的連署書送交中選會,跨過讓公投案生效的門檻。

由於美國牛隻管理是採自願性,像加拿大和日本是系統性管理,所以資訊不夠透明公開。周晉澄表示,美國是每2500頭牛採檢一隻,相較於日本是每隻上市前都採檢,等於一億頭美牛中只採檢了4萬頭;如此條件下發現了3個確定病例,若以日本440萬頭牛有36個病例的機率來堆估,總數約有7500隻之多。

周晉澄指出,狂牛症傳染途徑非常多,除了經由食用牛肉骨食品直接傳染外,還會殘留在環境中的土壤和廢水,也會經由潛伏期感染母體傳給子代,甚至皮膚感染途徑也有。這麼多風險因子存在,要避免交叉感染,最好的辦法就是境外阻絕,以大幅降低暴露風險。

狂牛病的致病原為普力昂蛋白(Prion),感染會使蛋白質體態空間變型造成神經退化性病變,這種病原蛋白主要存在牛隻的大腦、脊髓、背根神經節、三叉神經節、末端迴腸,最低感染成立劑量甚至低於1毫克,而且對高溫和消毒劑抵抗力強,是超級感染病原。對人體造成的病變稱為新型庫賈氏病,免疫力不全的年輕人容易受到感染,平均感染年齡為29歲,潛伏期可長至數十年。一旦發病,目前仍無治療方式,且病程折磨平均14個月之長。台灣居民有98%帶有此同類發病基因、遠比西方人的40-50%、韓日的94%要更容易感受到。

周晉澄解釋,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和不同領域的專家提出看法,對病原瞭解越多也比較有把握控制這個疾病,但我們政府選擇性附和畜產工業強權國家所主導的寬鬆規範,未考慮到我們民族的基因感受性遠高於西方人種,實在是需要民間力量展現自我選擇自主權,支持2月10日正式展開的第二階段連暑。他期待,消費者能再接再厲,以安全份數120萬為目標,跨過第二階段連署的關卡,持續往公投成立之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