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到過虛華的台北101,但是南港202卻有幸造訪二次。早在先前,總統府預告為了解決202開發與環保的爭議,馬總統將親自巡訪。當天(5月10日)一早,即與朋友們賭注,猜測當天下午馬總統會做出何種決議呢?結果,我贏了,因為一點兒都不難揣測,對於一個不曾深刻體會自然,對自然沒有想像力的平凡都市人來說,即使身到眼到,依然「看不到」,也想像不到202的潛力與價值。但是,我卻一點兒也沒有贏的喜悅,想起令人敬仰的作家張曉風為自然哭泣甚至跪求磕頭,眼眶不禁濕潤,也想同為自然界的野生朋友們哀悼。
相對於張曉風跪救兩片肺葉,陪同馬總統視察的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表示,那裡不是生態濕地,是早期農民為灌溉挖掘埤塘,當山洪來時蓄水以避水患。我認為蔡立委字面上說得極為透澈,但接下來的要求錯了。回顧202這片山坡地的自然史,屬於南港山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百年之前來南港開墾的人們在鄰近基隆河的兩岸開闢水田,為了取水灌溉,運用他們的在地智慧,選擇了近山水流易蓄積的緩坡闢建埤塘,是為三重埔埤,馬總統看不到濕地的原因,是因為軍方徵收農民土地之後,不知何年早已將多數面積填平,如今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而已,我們可以從台灣堡圖來比對今昔的變遷。
南港地區的開發史與埤塘密不可分,這也是台北市不斷地進行破壞性的開發過程中,難得孑遺下來的漢移民文化資產。農業時代的人們為了在自然裏生活,些微的破壞闢築埤塘,卻沒有破壞整個生態系,反而創造出了新的、廣大的水域生態系。鷺絲科的鳥類(小白鷺、黃頭鷺、夜鷺等),白天就在田裏伴隨著辛勤的農民,尋覓當日的食物,傍晚則回到埤塘邊的雜木林上棲息;每年過境的候鳥,除了淡水河系的棲地外,雁鴨科的野生朋友也不忘來此暫棲,這是當地居民從小親身體驗的生活經驗;更不用說,水域之中還有許多如蜻蜓、蛙煩、水生昆蟲與魚類。這樣的環境,雖非原始的生態系,卻是早期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經驗。在日本,這樣的環境稱為里山(sato yama),英譯名稱為 neighboring nature,即鄰近人們居住地的半自然環境,這種自然與人工地盤之間的半自然地帶,因為陽光充足,物種多樣性較成熟林來得多,近年來日本學界與市民團體熱烈討論並群起加以保護。里山202,這是人們學習如何認識自然、尊重自然、融入自然的最佳學習場所。
202因為持續性破壞的關係,的確不是一處絕美的原始生態寶地,但是它曾經是,而且只要我們相信自然,細心呵護,未來必定會回復,成為一處鄰近都市的一處無價的生態體驗與學習園地。開發生技園區,以及後續更廣大的科技園區與豪宅,或許能為台灣短暫的帶來經濟效用,但是一旦失去寶貴的山林,這要付出何等的代價?號稱嚮往生態城市的台北市,每每陷於生態與開發的爭議,這是因為人們的眼睛總是視而不見,看不到自然的價值,南港202或許正是這樣一個機會──想像我們將它保留下來的20年後,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過程越來越多樣化,低海拔野生朋友一一遷入,這個地方正是改變我們下一代的環境觀,讓他們不僅睜開眼睛能看得到自然,更能用心體會自然,進而尊重自然,這才是解決日益惡化的台灣環境的一帖良藥。自然或許生不出就業機會,但是當台灣土地上的其他物種一一滅絕之後,下一個輪到誰呢?誰還要工作機會呢?而且,正當全球森林面積逐年減少之際,將202回復山林的舉措,難道不比過氣的101更能吸引全球的目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