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來台取經 探查關渡自然公園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溫州來台取經 探查關渡自然公園

2010年07月06日
本報2010年7月6日台北訊,葉人豪報導

何一先處長帶領解說關渡自然公園中國溫州環境科學學會日前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安排之下,來台進行為期8天的參訪,除學者對談外,實地考察也是重要行程。關渡溼地是台北市現存最大、最重要的溼地,而溫州也有相當重要的三垟溼地,上周末,中國環境科學家便在管理處處長何一先的帶領之下,實地觀察關渡自然公園的溼地保育努力。

據何一先介紹,關渡自然公園園區中有兩條重要的溪流──舊貴子坑溪與水磨坑溪,這兩條河川代表的其實是兩個不同時期的整治方式。舊貴子坑溪在2002年開始進行清理,因為工廠排放的廢水、家庭的垃圾及油污等,造成溪中發出惡臭。關渡自然公園因此建置了人工礫床處理場,使用打氧器增加水中含氧量,並利用地下滲濾系統來處理生活污水,透過土讓及植物的吸收分解,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淨化水質。

何一先也提到,未來園區預計每年引進2頭水牛來幫忙做土壤攪動,預計引進20頭牛,如此便可以結合生態教育與環境維持的特點。

此行之前,溫州環境科學學會1日曾與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李鴻源進行座談會,其中李鴻源提及關渡自然公園有他參與設計的溼地淨化池,這是一種新型態的水質淨化生態工法,自然公園管理處稱之為「心溼地」。

關渡自然公園以水磨坑溪為新溼地水源的引水口,利用漲退潮將溪水引入人工溼地當中,經過緩衝池的沉澱、氧化塘增加含氧量、再透過表面流與地下流,進入工溼地水生植物的淨化階段,最後透過終沉池後再排回溪中。這種最新的淨化生態工法幾乎用不到大量機具與化學成分,可以說是最貼近自然的淨化方式。

溫州科學家對關渡溼地感到特別有興趣,該學會副理事長沈敏表示:「水質淨化的工作流程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此行考察的目的。台灣的水質檢驗標準與大陸的五類水標準不一,在某些指標上,大陸的五類水標準甚至更加嚴格。」

另外何一先也帶領環境科學學會一行人參觀他們在推廣的生態教育體驗活動,包括稻米種植及收成體驗,這些稻田不僅是體驗活動的要角,同時也是水質淨化的重要植物之一。溫州環境科學學會的成員表示,溫州近幾年也開始舉辦許多生態教育活動,在施行上是跟台灣有許多相近之處,雙方經驗值得參照與借鏡。

作者

葉人豪

喜歡爬山、走路,年輕時走了一半的百岳,還跟女友一起徒步環島。現在女友變成老婆,是個要顧家但又想到處跑的猶豫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