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土地 受傷的民主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受傷的土地 受傷的民主

2010年07月09日
作者:張鐵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台灣的土地正在嚴重受傷。

這不是一個比喻。當苗栗縣政府的怪手在深夜暴力摧毀農田、強拆居民住家時,難道這些田地不是真的流血了嗎?

苗栗縣政府為了群創光電的園區計畫,強行徵收竹南鎮大埔里居民土地,先是在六月九日凌晨四點封鎖大埔,強行開挖未繳交土地權狀的農家(意思是恐嚇這些農民),而後又連續數天將即將可以收割的稻田全部剷平。當我把這段事情放在我的中國博客上時,中國朋友深感不可思議:這種粗暴的事不是在大陸才會發生嗎?

過程粗暴之外,苗栗縣長劉政鴻宣稱賠償地價「從優從寬」,以此作為開發案通過條件,但實際上公告的賠償價僅及市價四成,遠低於周邊徵收條件。且《區域計畫法》明定,徵收土地必須要取得開發土地及建築物的權利證明文件,但大埔農民根本未繳交權狀,縣政府就逕自將土地所有權轉到縣政府名下。

清大李丁讚教授指出,徵收過程中的浮濫與舞弊,是台灣近來眾多徵收衝突的根本原因。這些浮濫是因為90年代後,國家為對資本進行大量援助,而產生所謂的「新圈地運動」。的確,國家與資本的新政商同盟正不斷傷害台灣的農田、河川與自然生態。這不只是苗栗大埔和其他地方正在進行的「新圈地運動」;最近同樣引起社會關注的是國光石化要在彰化濁水溪口設廠。

行政院在2009年3月核定國光石化投資計畫,並希望在2010 年上半年完成環評程序,在2015年6月開始量產。然而國光石化對當地環境造成的衝擊是難以想像的。首先,開發案會破壞濁水溪口近4千公頃的珍貴溼地,危及原本就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再者,石化工廠會產生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造成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症狀。台灣《商業周刊》的報導指出,「全台灣每年因國光石化的 PM2.5污染導致肺癌、新血管死亡人數約兩百四十三人」。此外,國光石化的巨大耗水量將造成地層嚴重下陷,而由於全台1/3以上的優質稻米、4成以上的新鮮蔬菜、豬肉與雞蛋、8成以上的文蛤事由雲林彰化地區供應,這些產品都會受到嚴重污染。

面對這些環境爭議,行政院長吳敦義卻因國光石化公司批評環評審查太慢,而要求環署要「更積極」。問題是,台灣還需要積極爭取一個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嗎?這就是這個國家的經濟願景嗎?

國家幫著資本家輕忽環評,似乎並不讓人意外。但是當中科三期環評被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定讞,環保署與國科會卻護航廠商拒絕停止施工、公然違法時,就堪稱台灣民主奇觀了。

將近三十年前,台灣民眾開始環境抗爭,以挑戰過去為了威權時期不惜犧牲土地與弱勢者利益的發展模式。三十年來的民主化,人民的聲音變大了,但資本的力量也更大了,尤其國家與資本家的政商同盟仍然粗暴地凌虐生態環境和弱勢者。諷刺的是,現在政府一方面積極推動兩岸經濟整合,另方面卻又為了爭取大資本留在台灣投資,不論中央政府或各地政府都積極設立科技園區,不惜違反法院裁決、粗暴徵收土地、不顧環境生態。這就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戰略嗎?

最終,當政府無視於人民的聲音,只在乎資本的利益時,受傷的不只是台灣的土地,還有台灣脆弱的民主。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