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周年小林村民許願 小林二村11月動工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風災周年小林村民許願 小林二村11月動工

2010年08月09日
本報2010 年8月8日高雄杉林訊,陳品潔報導

以西拉雅族為主要人口的小林村,災後分別集中在新小林社區的組合屋,小林部落原址附近5里埔永久屋、以及慈濟月眉永久屋。其中,新小林社區組合屋目前人數最約佔總人口的2/3。2009年8月19日承諾,馬總統安心喊話曾在去年,在他「任內一定重建小林村」;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允諾過,同意重建者超過50戶即願意協助重建。從馬總統、前後任行政院長、到高雄縣楊秋興縣長,開出諸多重建承諾,在風災周年後的今天,小林二村的夢想終於可在11月動工。

災難週年 喪親心傷卻說不出口

救難協會成員陳成俊回想災後三天崩山第一現場,每次挖到血肉模糊的屍體,都會聯想「這具屍體會不會是自已的親人? 」便會鼻酸。他說,小林人並非像外表的堅強,雖然一年已過,但心中還是有說不出口傷痛。對於許多現存的小林人而言,面對家族全遭土石滅口,卻自身僅存的痛苦,雖然對於這些各界善款、物資非常感謝,卻很難根治失親的傷痛。「這不是幾場表演或是慰問就可以安慰的。」侃侃而談的陳成俊這麼說。從五里埔往下看,剛好是小林部落的原址,所以寧願屈就在組合屋,也不願搬入五里埔已經蓋好的永久屋。他認為當前比較可以撫慰小林人傷痛的,是一個可以傳承文化與安身立命的家。

新小林社區居民做在門前小草皮,聊起去年的風災。(左起為陳成俊,劉麗玉)

要自主 不願被「示範」

災難發生前,在山上採竹筍、野菜都用不到錢,居民劉麗玉說,即使有紅會水電、瓦斯的補助,現在一萬多元的薪水,住在組合屋還是很難生存,所以大部分的年輕人還是得出外找工作。居民劉麗玉說:「臨時屋每間約 14-15坪,只有2個房間,住到7-8個人,有的還得長期打地鋪。」陳成俊說也說:「現在住的不是自己地,即使室內空間太小,連想加蓋都不行。」雖然慈濟大愛園區非常歡迎現居小林村民遷入示範園區,但是園區諸多限制。劉麗玉認為,社區的人並非忽視慈濟的好意,而是太多規定與村民生活習慣不同。例如:許多人搬進示範園區之後,為了生計還是得回山上耕作,可能為期十天或半個月,但是示範園區會派人巡邏,如果發現屋子沒有人住,就會把大門門鎖換掉。另外是到了週末家裡要配合慈濟的師兄姐的導覽,好像被觀賞的動物。所以他們寧願生活苦一點換取自由又在,因為他們要的只是「一個家」,並不想成為「示範」。

在馬總統來之前,村子裡的人扶老攜幼來開村民大會,希望爭取到小林二村重建。

小林二村 傳承重要平埔文化

許多學者認為,小林人大部份屬於西拉雅大武壟社群的平埔族人,為平埔文化最重要的載體與傳承者之一。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蔡松喻認為「原漢混居」不利於語言和文化傳承,因此重建小林二村是當務之急。即使現有小林居民分居3區,但是對於族群文化的認同度還是非常濃厚。目前的公廨設在五里埔,也是今年農曆9月15日即將舉辦西拉雅夜祭的地方。當台灣大多數人正在慶祝父親節時,8月8日下午小林人村民大會,討論向政府爭取重建小林二村的共識。村民的共識是,他們只要一塊屬於小林人的地,按照小林村原本的風貌他們的村落,讓村民能夠按照原有的生活與文化過日子。馬英九總統與社區代表會談後答應會儘速協助完成土地取得、地目變更等必要程序,尤其重視文化重建,包括規模、形式也會與小林村民充分討論,彰顯過去文化歷史。溫和的小林人認為非到必要,否則不會輕易走上街頭,今日政府答應小林二村11月份動工,是給小林村人最好精神鼓舞,也是台灣珍貴文化傳承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