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大甲溪越域引水 爭議聲中環評大會無結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安大甲溪越域引水 爭議聲中環評大會無結論

2010年09月21日
本報2010年月9日21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計劃貫穿大安溪與大甲溪,以隧道串接鯉魚潭水庫跟石岡壩的越域引水工程「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輸水工程」,在環評專案小組初審中附帶3項建議「有條件通過」,昨(20日)第三度送入環評大會審查。當地農民與環團力擋,認為本案牽涉施工安全、水權及土方處理等問題未決,要求進入二階環評;不過,因在場委員未超過半數,原案保留至下次環評大會再審。

本案於環保署第6次專案小組會議中已有條件通過,但對於歷次會議當地農民以及環團代表所提的問題,並未提供令人安心的解決方案。隨著劇烈氣候的挑戰,本案越域引水工程、以及其後的安全性,也備受爭議。其次,雖為水資源開發,當地農民仍等不到灌溉用水無虞的保證,懷疑工程是為中科三期量身打造。

此開發案宣稱是為了因應大台中地區的供水問題,計畫以鑽炸方式,開挖4.8公里引水隧道串接鯉魚潭水庫跟石岡壩,計畫經費約需60億元,預定2013年完工。

流域水保問題未解 工程效益堪慮

台灣生態協會秘書長蔡智豪認為,石岡壩上游淤積掏沙未解決,應進入計劃內評估,尤其是取水口附近的沖刷速率不明,如何評估使用年限?而工程對下游生態流量的影響,必須事前評估;水域生態調查也應於施工前2-3年持續進行,才有比較的基礎,否則,營運後無從比較。

環團:先拆石岡壩 就能解決取水問題

石岡壩上游淤積、下游掏空造成當地淹水問題,當地環團甚至認為這是后豐斷橋的主因。台中市新環境促進協會理事張豐年指出,一切問題根源於石岡壩,若不朝拆壩思考,光治標不治本,則長期下來,財物力之透支,將是無底洞。若慢慢拆掉石岡壩,就能解決取水問題。他說,石岡壩引起當地這幾年淹水越來越嚴重,八八水災台中雖淹水不嚴重,仍造成當地15公頃,民宅25戶淹水。

不過,專案小組主席李錦地卻認為,環評應就案子本身審查,認為石岡壩存廢與本案無關,拆壩與否為水利署的事情,不該放在環評大會上無限上綱討論。

但張豐年說,任一河川水資源開發與水患治理逃脫不了互為衝突之宿命,因此,任何開發皆須從上層整體看待;若不如此,石岡壩上游淤積、下游掏空兩極化之後遺症,勢必持續加速進行。

農民:應先整體檢討中部水資源分配

在整體檢討中部地區水資源調配運用上,中水局並未提出具體的時程以及方式。后里花農陳欽全特地北上發言,質疑大甲溪每天供應用水量150萬噸、鯉魚潭110萬噸,后里地區只用63萬噸,其餘的水到哪去?他強烈懷疑本案開發是為了中科用水。

無視農民對灌溉用水的疑慮,台中農田水利會代表說本案「係屬水資源有效運用的典範」,全力配合。並表示水利署應確保大甲溪水權供應量13000多公頃用水無虞,60萬噸灌溉用水。如果做不到呢?該代表說,將依據水利法19條核定補償,並責由公共用水單位承擔。

閉門討論時,綜計處處長葉俊宏表示石岡壩與本案無關,且認為本案已審查三年多,應考量效率問題。環評委員則多持「退回專案小組審查」或「進入二階環評」,擔任主席的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也認為應退回專案小組再審。不過,此時,環評委員人數10位只剩下5人在場,本案依照葉俊宏提案,將原案保留至下次環評大會再審。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