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脊椎動物瀕危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進行式?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兩成脊椎動物瀕危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進行式?

2010年10月28日
摘錄自2010年10月28日自由電子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27日發表一份大型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約有20%脊椎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從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和兩棲類等動物長期以來的趨勢觀察,滅絕可能性增加的動物,以每年平均52種的速度增加,若非已採取若干保育措施,情況可能更糟。

IUCN的174位專家,對將近2萬6千種被其列入紅色瀕危名單的脊椎動物進行分析後發現,哺乳動物數量減少25%,鳥類減少13%,爬蟲類減少22%,兩棲類減少41%。科學家還發現,33%的「軟骨魚」(鯊魚、魟魚、灰鰩等),以及15%的硬骨魚生存受到威脅。

報告執筆人之一、哈佛大學生態學者威爾遜說:「脊椎動物的生物多樣性正受到侵蝕。瀕危名單上的一小步,就是物種走向滅絕的一大步。而且,這還只是當前全球物種滅絕災難的冰山一角。」

許多科學家相信世界正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而當前野生生物滅絕的速度,為6千5百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所僅見。前述報告發表的時機,正值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國大會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之際,這場大會的目的就是呼籲採取新的全球行動,設定20個可量化目標,阻止地球上的動植物生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