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保護區解編 內湖人籲慈濟停止開發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憂心保護區解編 內湖人籲慈濟停止開發

2010年11月11日
本報2010年11月1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慈濟內湖園區土地變更今(11)日再度進北市府都委會審議,憂心此地保護區解編將帶來無窮災難,昨(10)日綠黨、荒野保護協會等環保團體及內湖區居民於慈濟基金會台北總部前召開記者會,呼籲慈濟撤銷此案,不要在保護區進行開發。

現場環團遞交陳情書,由慈濟基金會蔡股長代表接受,大湖里居民要求慈濟代表當下即傳真陳情書給「上人」(證嚴法師),蔡承諾會傳真給上人,但不願做更多承諾。

居民憂內湖淹水噩夢再起 身家安全難保

原應用來保護台北盆地及住民的保護區,慈濟欲變更為社會服務目的使用。慈濟內湖基地因有潛在順向坡、回填湖區、谷地集水區、礦坑、斷層等不利的自然條件,屬於典型環境敏感地區與潛勢災害風險地帶,而被劃設為嚴格限制建築的保護區。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認為應回復到原始的地貌,才能完整發揮保護區的功能。「使之回復為溼地生態公園,慈濟認養」。

大湖里居民許小姐表示,1998年內湖居民公投決議不能開發,應能將此地做為水土復育示範區。內湖區在台北市12個區中定位為低度開發,此地生態敏感地帶多,應保留原貌。且在極端氣候下,更應珍惜水土保持。大湖在1978年遭回填,之後蓋滿違建、居民飽受淹水之苦。1997年8月溫妮颱風、2001年9月納莉颱風,造成當地傷亡慘重,台北市政府因此砸下大筆經費蓋了大溝溪沉砂池,容量比大湖水量還大;而下游的米粉溪也即將興建另一座沉沙池,確保當地不淹水。

許小姐表示,若因慈濟破例,那還有什麼立場要求其他保護區不能開發?不但不公平,更因此導致淹水噩夢,恐連身家安全皆不保。

發動網路連署反對慈濟將內湖保護區變更開發的政大學生劉德正,也是大湖里居民。他說2周內迅速獲得3500多人、30多個團體支持連署。對於此次內湖園區送審沒有通知當地居民,他還自費印製3000多份文宣告知居民此事,卻沒想到一夜之間被收空。

對於慈濟規劃3個生態滯洪池來減少附近農地淹水及大湖公園的負擔,劉德正表示「沒有任何人工設施可以超越自然生態濕地的滯洪功能」,若要解決淹水問題,恢復自然濕地最好。而在地質條件未能改善的情形下,淹水的風險依然存在。他請慈濟傾聽當地民眾的聲音。

世居當地的農民也說,家族歷經三朝(清國、日本及國民政府)都安分守己繳納稅金,慈濟內湖基地再開發,恐怕田產家業都不保,為此十分憂憤。

多年來反對慈濟內湖園區變更開發的大湖里長郭坤祥,在最近幾次都委會皆未現身。當地居民懷疑是受市政府影響改變立場,並指出最近附近十幾位里長簽訂了一份協議。郭坤祥在電話中表示,如果慈濟連同周邊一起「改造」就支持,若只改造慈濟內部,則反對。而簽署的文件是由內湖區里長聯誼會會長陳尤雪提出的大湖公園周邊改造計畫,內容無法提供。

郭坤祥說,如果能兼顧社區安全,保護區不一定不能開發。他認為市府應對保護區明確政策,不能光考慮慈濟的需要,否則對其他地主不公平。

環團憂內湖基地過關 大開保護區開發之門

慈濟在本案巧妙地將開發面積設定為4.6公頃,閃避需環評的5公頃門檻;而慈濟在此地周邊擁有的土地高達16公頃。而北市府多次想方設法為慈濟內湖基地地目變更解套,明明40幾年未針對保護區「通檢」,在不清楚保護區現況下,硬說在社服事業、公共設施目的下,保護區可進行土地變更。

長期關注本案的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說,保護區是用來保護台北盆地及民眾身家安全,開發保護區根本是造災,原本可無災卻讓災害發生再來救災,是造惡業。而都委會內湖基地案一旦通過,所有的開發商、建商都會爭相要求變更保護區。他說,許多建商都在看,因為他們所持有的保護區土地敏感度都沒慈濟高,未來若比照辦理,台北市,甚至台灣各地的保護區都將瓦解,他呼籲「上人」關心此事、慈濟主動撤案。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質疑,市府一連串配合密集開會審議慈濟內湖基地變更,為選舉前夕為郝龍斌的選票算計,而慈濟廣大的志工為其覬覦。他認為慈濟累積許多支持者的捐款與善念,不該把一件「好事」硬放在錯誤的地方,而變成「壞事」,辜負社會大眾的期待。潘翰聲呼籲慈濟撤案,不要製造紛爭;市府不該闖關,應將此案留給新市長決定。

關心溼地,並形容是台灣的肺葉,作家張曉風也投書請求證嚴法師在內湖基地案一案上,能「以仁念為樓」, 放溼地一條生路。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