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環境前瞻:行政體制不尊重環評 司法訴訟仍將持續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11環境前瞻:行政體制不尊重環評 司法訴訟仍將持續

2011年01月20日
本報2011年1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李鍾旻報導

2010年中科三期遭判環評無效定讞,行政院卻主張「停工不停產」,引發喧然大波,不僅名列2010十大環境新聞與十大人權新聞,更凸顯當環評制度不再受到民眾信賴,司法真的能重伸正義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新頭殼獨家合作「2011年環境前瞻」特別節目,由綠黨秘書長張宏林主持,邀請到綠黨召集人潘翰聲與環境法詹律師順貴與談。

過去一年發生許多的環境訴訟案件,造成環評與司法體系衝突頻繁,針對此一現象,張宏林表示,這顯示如今台灣環保團體的運作與素質的確有所進步。在今天,台灣各地環團與民眾已懂得運用司法程序,採取正當途徑追求社會公義。詹順貴表示,事實上許多案件都經多年爭議,正好在2010年開花結果。然而如今環評機構並未遵守自己所定下的規矩,表示政府官員並未認清事實。現今環評程序仍然是經不起考驗,如同政府未遵照標準程序。

潘漢聲舉例說明,台東美麗灣度假村環評遭判無效案,便是地方政府幫助廠商規避責任的一個案例。這些現象究竟是政治操弄,還是司法疏漏?實際上問題並非出在司法,而是執行上的問題,顯示行政單位的不公正。環評法的宗旨本在減低開發行為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作為源頭管制的依據。如今非但行政部門不守法,甚至更有人想要直接修改環評法,進一步使法律扭曲。

詹順貴表示,廠商提交的「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一般委託顧問公司辦理,顧問公司為符合業主的利益,說明書內容往往隱惡揚善,以求順利過關,甚至有偽造內容者。「台南縣永揚垃圾掩埋場」案件,即因環評書中偽造民意調查內容的手法過於粗糙,而在通過環評後曝光,然而實際上仍有許多類似的案例未遭揭露。

當初行政法院裁定中科三期停止執行後,政府卻將廠商的營運、裝機行為與中科管理局的開發行為做切割。詹順貴表示,當判決確立,只有確實遵守,然而我們在號稱哈佛法學博士的馬總統所領導下的政府,卻蠻橫帶領做著不良的示範,不遵循司法判決。如此一來,未來國家政府該如何監督地方施政?司法主要以審查法定程序為原則,應確實發揮監督的職責。潘翰聲亦表示,政府與財團間互動過於密切,政府把廠商利益當做公眾利益,過度干預司法,到頭來受害的仍是人民自己。

詹順貴表示,司法是被動受理民眾提供,去審視政府機關有否好好照你自己訂定的程序來實施行政行為。司法在三權分立概念下原本就是用來制衡行政權過度專擅之用。目前眾多的環評遭司法判決的案例,已慢慢形成對環評的固定看法,展望未來,只要政府不好好遵守應有的程序,人民還是會勇於把這樣的爭議帶入法院,而這些案件在司法檢視下終將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