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永續會議:永續經濟歧見多 國土規劃牽連廣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國家永續會議:永續經濟歧見多 國土規劃牽連廣

2006年04月24日
本報訊(張文樺報導)

全國的產業政策與全面的環境面向,如溫室氣體減量以及水資源議題,引發各界意見紛紛而難達共識。「國家永續發展會議」21日登場,會中針對全國的產業政策與全面的環境面向如溫室氣體減量以及水資源議題,引發各界意見紛紛而難達共識,台灣環保聯盟會長陳椒華表示,這是八場討論中非共識部份最多的。

水資源政策 工業與民生用水的糾葛

經濟部水利署署長陳伸賢表示,台灣長期以需求供,事實上應該以水所能供給去訂定可使用的需求量,才能真正達到生態的永續。儘管「以供定需」水資源管理的思維得到共識,但是當需求大於供給時的優先分配權如何?引起工業用水是否被視為次要、民生用水也可能超量使用等何謂需求面的討論。

高雄生態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李根政表示,台灣非法水井使用的情況嚴重,以雲林為例,十萬口水井僅有1600口井是合法使用的,因此提出在台灣尚未全面管制包含地下水層等水資源之前,應特別加強管理非法水井的管理。

另外,馬祖受限於水資源僅來自雨水與水井的環境,卻又配合觀光需求用水開發海岸水庫,破壞了海岸景觀,更是影響地下淡水資源的鹽化,如今需要新建海水淡化廠;當政府推動生態旅遊的同時,卻因未能顧及當地生態的負荷量而破壞了作為觀光的利基資源。政策的相互矛盾,還在宣導節約能源與水資源的同時,又公開立場表示支持高耗能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需考量外部化成本

誰決定了人民最基本要求乾淨的水與空氣的環境權?環保人士齊淑英呼籲大家想想孩童的氣喘,以及位居台灣第一的肺癌。與會者並批評產業仿若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加工型態,讓台灣接受了產業上游生產高污染的代價,卻提供原料讓他國行高附加產業的發展。台灣大學大氣科學教授徐光蓉表示,以國光石化與台塑煉鋼廠這兩個產業等於七個核能機組,也同等於七百萬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當產業享受經濟發展的自由,誰決定了人民最基本要求乾淨的水與空氣的環境權?環保人士齊淑英呼籲大家想想孩童的氣喘,以及位居台灣第一的肺癌。

但是當一些歐盟國家已經開始限制產品進出、口限制等關於製造者延伸責任的議題,受到國際與論、後京都議定書的壓力之外,更直接的影響是產業競爭力受到挑戰。舉凡綠色標章、回收機制、產品的生命循環,顯示生產成本已經開始納入環境與社會成本的計算。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仍舊未達到共識,但是產業界已開始全氟化物自願性減量、環保署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的環保共識論壇,各個民間團體透過不同角色與觀點以不同政策監督、法案遊說、議題倡導、教育推廣等行動進行,除了檢討成效,期盼共識之前,各界仍需循規漸進。

國土規劃牽連廣

檢討台灣近年來造成的災害根源,經建會都住處處長張桂林表示台灣的山區除了超限利用,還有放租放領與公路開發的問題。國土規劃牽連層面太廣,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中難達共識,但是下游水患治理急迫在先,民間團體呼籲應在一個月內召開相關討論會以達成共識,綠黨溫炳源甚至建議將河川治理的主管層級提高,避免過去工程的思維,利用生態工法為由,避免錯誤河川整治工法造成生態二次浩劫。

而面對民眾需求以及急迫的水患公部門的工程單位表達不同意見,台南縣工程局彭紹博表示將軍溪不過兩公里的工程若必須通過環評,不知道何時才能整治,建議五公里以上才環評。李根政強調,環保團體從來沒有反對水患治理,除了交急迫需要、危及民眾安全待整治的下游河川,其餘河段中上游應該需要環評之後才能執行工程。

與會者討論到,全民的角色不僅是監督,民間團體也建議國有土地利用的規劃必須要有社區參與,這也包含國有土地私有化及委外經營如BOT等。會議開始引言人之一邱文彥表示離島建設應該尊重島嶼的主權,例如朗島漁港、天池步道都是未能充分瞭解當地文化與習俗。綠黨溫炳源也提醒大會,原住民並不習慣這樣的方式表達意見。

這樣民主的對話平台透過討論達成共識,但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張長義認為尊重多元文化而互相學習,真正達成跨領域、跨越文化多樣的整體考量,以確保環境生生不息。國土規劃考量環境的生態負荷,不僅是國家風景區的遊客總量管制,事實上牽連到整體台灣的生態負荷,即生態足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