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排放溫室氣體幫凶 人工溼地減碳 變空氣清淨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不再是排放溫室氣體幫凶 人工溼地減碳 變空氣清淨機

2011年04月29日
摘錄自2011年4月28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人工溼地成為大自然空氣清淨機!國科會研究團隊透過實地監測發現,人工溼地水質改善後,溫室氣體排放量明顯減少,再透過藻類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每平方公尺每天「淨吸收」1.4公克二氧化碳,推翻全球學術界過去研究認為,人工溼地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看法,首次證實人工溼地有助於溫室氣溫減量。

這項研究由中興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山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逢甲大學、育達科技大學與台北市野鳥學會共同合作,從2008到2011年在新北市大漢溪沿岸新海二期與打鳥埤兩處人工溼地展開實地觀測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人工溼地對於排放到河川中的生活汙水的生化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及氮磷等營養鹽,都有很好處理效果,去除率皆達70%,氮及磷去除率則在36到50%之間。這不但印證學術界過去認為人工溼地具有淨化水質作用,更讓研究團隊興奮的是,人工溼地還有具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

透過各淨水池改善水質,研究團隊把甲烷與氧化亞氮排放速率轉換成二氧化碳當量,與藻類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作比較,每天可吸收30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每平方公尺「淨吸收」1.4公克。林幸助強調,若再加入吸碳能力是藻類100倍以上的大型水生植物,人工溼地即成為減少溫室氣體的自然空氣清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