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1趴都不行! 民間連署要求政府落實2012台灣海洋保護區12%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少1趴都不行! 民間連署要求政府落實2012台灣海洋保護區12%

2011年06月02日
本報2011年6月2日台北訊,黃慧珊報導

6月8日世界海洋日即將來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起「少一趴都不行! 12%海洋保護區連署行動」(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53120163800),呼籲政府加速設立海洋保護區,在2012年兌現在「德班協議」所達成的共識──將12%的海域劃為海洋保護區,以維繫海洋生態,並確保台灣海洋資源永續。

台灣海洋保護區僅占5% 不及國際協議一半

沙灘百人拼字 墾丁民眾支持海洋保育區  2011年1月16日 ,綠色和平彩虹勇士號東亞之旅,於墾丁白砂進行沙灘巨型拼字活動,當地民眾踴躍響應,以人體排列出「支持海洋保育區」標語。(照片提供:綠色和平)

根據2003年世界保護區大會的德班協議(Durban Accord),來自154個國家近3000位代表共同簽署同意在2012前達到將全球12%海域面積劃設為保護區的目標。然而,目前台灣海洋保護區面積約6%,距國際協議目標尚有一半之多的差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的廖運志,同時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指出,設置「海洋保護區」具有多重意義,在自然層面上,它代表保育完整的棲地,並積極保育物種、保存生物多樣性;在政經層面上,需訂定相關法律及政策,執行有效的管理計畫,避免人為活動的破壞,以及增加漁業資源的永續使用;在學術研究方面,則強調生態全面性的調查,環境教育課程的設計,並出版相關的學術性刊物等。

而在這些層面中,和台灣人飲食文化最息息相關的就是漁業資源了。根據去年農委會的資料顯示,近年我國遠洋、養殖、沿近海漁業全面減產,在資源有限、成本提高下,台灣的高魚價時代已來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我國長期過漁,在漁業資源枯竭之際,呼籲政府及民間都能支持加速設立海洋保育區,讓漁業資源得以永續。

呼應民間環保團體日前共同發起呼籲政府實踐「海洋部」政策的連署,陳瑞賓表示,姑且不論國內海洋管理的多頭馬車組織架構,海洋保育最終都必須回歸政策面。因為真正要落實劃12%的海洋保育區時,無論執行單位是那個部會,都需要橫向整合,因此政府一定要拿出政策落實的魄力。而海洋保護區的劃設面積,將會是2012海洋委員會成立後,一項重要的施政指標。

除了維持漁業永續,劃設海洋保育區也開啟生態觀光契機。陳瑞賓舉墾丁近年興起的豆丁海馬風潮為例,當地業者帶潛水客看豆丁海馬,一人以2000元計算,再加上其他食宿花費,一年至少為當地帶來數億元的收入。而針對日前終於脫離國光石化開發案的彰化大城溼地,陳瑞賓表示,在當地的濕地觀光行程中,體驗一趟牛車就要1500元,這絕對不會比蚵農原先賣蚵的收益來的差。類似的案例,都有助於舒緩漁民擔心劃設保護區後就沒了收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