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者的台灣環境行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中國記者的台灣環境行

2011年08月29日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葉鎮中

跨海而來,一群中國環境媒體的朋友,來到台灣,進行十天的環境議題參訪。他們看見台灣風景的美麗,也看見台灣土地的傷痛,在他們心中有著迴響,關於環境的共同保護,一個攜手並進的人間課題。

621中國記者的台灣環境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長期推動台灣與中國的環境交流工作,希望透過參訪,讓彼此相互學習,共同為守護環境努力。今年有8位中國媒體記者來訪,他們是來自北京、上海、雲南等地的資深記者與高級主管,首次來到台灣,希望看見台灣環保議題的發展。

這群中國媒體朋友,相當關心媒體發展,環資協會於是安排了參訪公共電視與民視。媒體參訪中,網路媒體的應用,吸引中國媒體的興趣,擔任中國搜狐網綠色頻道主編的蘇桂麗,表示中國網路發達,但是在環境上的公民利用不足夠,台灣經驗,可以參考學習。

參訪團造訪陽明山二子坪溼地,這片溼地原本屬於中興農場的放牧地,2000年打造人工溼地,嘗試恢復原有生態,環資協會定期在這推行環境教育,讓來自各地的志工,體驗溼地維護的工作假期。

參訪成員蘇桂麗表示,中國類似的生態工作假期,也是從台灣參訪學習後推行。溼地工作結束,小小的心得分享會上,參訪成員袁英以細緻一詞,來形容台灣的工作假期。另外,身為記者又是環保組織負責人的馮永峰,也反思推動環保工作的經驗。

這次的參訪行程中,除了工作假期的體驗,也希望讓中國媒體,認識台灣的環境運動。中國媒體最熟悉的台灣環境事件,就是反國光石化的環境運動,環資協會先安排了一趟溼地之旅,讓他們體驗泥灘溼地之美。為了讓中國媒體更瞭解台灣環境運動的發展,他們邀請了多位反國光石化的重要推手,解說全民如何推翻不當開發案。

彰化環保聯盟蔡嘉陽強調,這是一場全民覺醒的環境運動。蔡嘉陽的說明,讓中國媒體記者們十分震撼,不斷提問,並且反思中國環境事物,在人力組織與民間參與的困境。

參訪完彰濱濕地,轉往台61線爐碴掩埋地,台南社區大學黃煥彰老師說明爐碴與飛灰污染的問題。透過儀器,他們看到土地遭到重金屬污染的程度,參訪成員提出疑問,為何政府沒有處理?

參訪行程,還安排了八八風災受災部落的踏查,讓參訪成員看看台灣山區的變貌,也體會部落重建的努力。來義部落在八八風災後,一直找尋重建的機會,今年計畫推出深度生態旅遊,這批中國媒體參訪團,成為部落接待生態旅遊的第一團,部落族人相當重視。

中午推出部落美食,以採集自然環境的野菜,招待這些遠方客人。到了下午,部落裡舉行豐年祭,族人歡歌舞蹈,參與的成員一起同歡,體驗台灣原住民文化的魅力。

行程的結束,參訪面臨開路破壞的阿塱壹古道,瞭解這片珍貴的自然海岸線,將被開路破壞,雖然現今暫時設定為保護區,但是環境團體希望推動永久設立自然保護區,避免開發的危機。在浪濤聲中,遠眺美麗的古道,海岸上的一群訪客,感受台灣另一處環境的悲傷。

最後,在高雄舉行座談會上,中國媒體成員發表中國推動環境保護的現況,並且對十日的參訪行程,說出內心的思考。中外對話副總編輯劉鑒強,以看見台灣人民的堅持,表達內心的感受。採訪過世界各國環境的新民週刊編輯汪偉,以環境的跨海攜手,為守護生態共同努力,作為十日環境行的心得。

一群跨海來台的中國媒體,十天內密集走訪台灣環境議題,他們看見台灣的美,也看見土地的悲,更體會人民為環境奮鬥的堅持。中國與台灣的環境交流密切進行,從理解到學習,都是為地球盡一份人間之力。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