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1日
摘錄自2011年9月20日齊魯晚報山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今年海產品減產17% 山東省人工增殖投資3億呵護海上牧場。由於天氣、污染、成本、過度捕撈等原因,海洋漁業資源受到破壞,導致海貨產量減少,價格升高。山東省海岸線超過3000公里,是中國漁業的重要產區。為了保護海洋生態平衡,山東省啟動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今年投資總規模將達到3.28億元。
6年來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項目投入資金達11.5億元,重點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漁業保護區建設、人工魚礁投放和深水抗風浪網箱開發等修復工程。
目前,山東省放流品種近30個,包括中國對蝦、日本對蝦、三疣梭子蟹、海蜇、金烏賊、牙鮃、黑鯛、半滑舌鰨等名貴地方經濟種類;海參、鮑魚等海珍品以及文蛤、菲律賓蛤仔、大竹蟶等多種經濟貝類。衕時,將草魚、鰱魚、鱅魚、黃河鯉等優質品種投向了內陸湖泊、大型水程式庫和黃河口水域。
煙台大學海洋學院邱盛堯教授日前接受採訪時卻表示,以往的經驗證明,僅僅休漁,並無法給漁業資源的根本性回復帶來非常明顯的改觀,但是在資源修復上,卻可以產生積極的意義,如果不進行繼續破壞,大海要經過50年以上的休養,才能真正緩過氣來,真正徹底回復,則必須經過百年以上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