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的綠寶石:巴西龜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褪色的綠寶石:巴西龜

2011年10月25日
作者:呂軍逸

※ 編按:前兩週生物簡介專欄帶大家認識了胖嘟嘟的盤古蟾蜍,以及老愛張大嘴嚇唬敵人的攀木蜥蜴,今天登場的是夜市或公園水池裡十分常見的「巴西龜」。小時候模樣討喜可愛的巴西龜,是許多人愛憐的寵物,但長大之後,牠們總面臨遭遺棄的命運,原因為何?而利用本身優勢,在異鄉城市掙得生存的一席之地,為什麼又會被冠上了「外來入侵種」的名號?透過本日專欄,讓我們一起來瞭解牠們的身家背景。

夜市裡充斥的孩子們歡樂的笑聲,撈魚的攤位可以說是座無虛席,水池中有小金魚,泥鰍,還有許許多多綠色的小身影。一隻隻小巴西龜在水中游來遊去,但卻少了自在的感覺。業者將烏龜放在池裡供釣客玩樂;綠色的殼,被綑上膠帶,背上也黏了迴紋針。隨著身體增長,綑綁的部位產生了「腰身」的畸形;近看,許多烏龜的嘴巴、四隻腳也都有缺陷傷痕,讓人對於這些外來的綠色訪客感到不忍心。

褪色的綠寶石

說到烏龜,其實大家都不陌生,厚重的殼,緩慢帶有一點害羞的爬行,常常讓人聯想到從前龜兔賽跑的故事。烏龜之所以能離開水邊是因演化出明顯的角質化構造,能夠成功的阻擋水分的大量散失,也讓屬於爬蟲類的烏龜能夠長時間離開水邊。台灣可見的淡水龜鱉類共六種,包含了中華鱉(Pelodiscus sinensis) 、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 flavomarginata) 、柴棺龜(Mauremys mutica mutica) 、金龜(Mauremys reevesii)、斑龜(Mauremys sinensis)、以及這次我們介紹的主角巴西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巴西龜長大後個性兇猛貪吃,對台灣原生水生動物造成威脅,飼養前應三思。圖:呂軍逸。

寶石般的澄澈眼睛,草綠或暗綠色的硬殼,眼後紅色的斑塊讓巴西龜又有紅耳泥龜或是密西西比紅耳龜的稱呼。這遠道而來的嬌客其實一點也不嬌,小時可愛的模樣隨著成長漸漸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張著嘴噴著氣黝黑斑駁的樣子,讓人很難想像小時候可愛鮮綠的巴西龜竟然能長成這樣。巴西龜的殼會隨著成長顏色轉為黯淡,再加上空間、食物以及排泄量都大,攻擊性又強,已不見小時候翠綠稚嫩的可愛模樣,導致一些不負責任的飼養者不當放生,但對於適應力極強的巴西龜來說,不管是一般淡水域、溪流湖泊,甚至是半鹹水的紅樹林沼澤,都能夠生活的很好,因此繁殖力強的巴西龜在台灣以及世界各地快速的繁衍開來,並被各大國際保育團體列為百大外來入侵種生物中的一員。

巴西龜:你好,我來自美國。

很多人都會覺得巴西龜應該是來自於巴西,但事實並非如此,「巴西龜」其實原產於美國和墨西哥,但為什麼不是來自於「巴西」卻被稱之為「巴西龜」呢?推測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翠綠的顏色所給的一個「市場稱號」,這個張冠李戴可不只出現在巴西龜身上,如俗稱「巴西火龍」的蠑螈也並非來自於巴西,而是來自於中國內陸。

常常我們在池塘周邊或是人工放生池中可以見到為數眾多的巴西龜,根據調查,目前台灣巴西龜的數量每年持續增加,每一年都有數十萬到百萬隻的巴西龜進口來台,甚至有飼主直接繁殖巴西龜販售。和台灣原生種的斑龜比較起來,巴西龜兇猛、領域性又強,加上食性又廣,台灣原生的龜鱉類與其物種的生存環境已受到嚴重的威脅和影響。

都市「綠」化

雄巴西龜的指甲修長,成龜龜殼和花紋顏色都轉為暗淡。圖:呂軍逸越接近都會區,往往可以在校園生態池或公園水池見到越多的巴西龜,因為人為的不當放生,巴西龜的族群也逐漸擴展開來,都市「綠」化程度也越來越嚴重。要分辨巴西龜的公母其實不難,成體的巴西雌龜體型較大,尾部較短,雄性成龜的前肢具有長爪,尾巴較長。每當交配季來臨的時候,就可見到水池中好幾隻雄龜圍繞著雌龜打轉,並伸長前肢,雙手置於頭部兩側,快速擺動修長的指甲和母龜示好,但有時只顧覓食的母龜會不理不睬,甚至一掌撥開雄龜,形成相當有趣的畫面。

相較於五到七年才能成熟的原生種斑龜,巴西龜只要四到五年即可達性成熟產卵,雌龜每年可以產下一到五窩的蛋,算是個多產媽媽,族群的快速擴張,恐怕未來有一天,台灣原生種的烏龜會被巴西龜所取代。

臉上有許多黃綠色條紋的斑龜,是個性溫和的台灣原生龜類。圖:呂軍逸。棲地的零碎化,天然因素與環境汙染,在種種因素的脅迫下,台灣原生動物所遭受的壓力也日與劇增,往往對於外在環境的快速演變措手不及。和比較偏植食性一起共域的斑龜或柴棺龜相比,巴西龜的食性偏雜食性,在食物的選擇上雖未出現明顯的競爭,但面對動作快速又貪吃的巴西龜,不少淡水魚、蝦與青蛙等水生動物都成了囊中物,近年更發現不少和巴西龜雜交的龜類,值得持續關注。別忘了,下次要飼養可愛的小巴西龜前先仔細想想,更重要的是,飼養後切勿任意「放生」,你也可以為維護台灣生物性盡一份心力。

 

【來看看城市裡還有什麼小東西】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