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國長三角水資源 獲兩岸新聞報導獎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探索中國長三角水資源 獲兩岸新聞報導獎

2011年10月26日
本報2011年10月26日台北訊,王鎮中報導

彭瑞祥、葉人豪以「為『河』而戰--長三角水資源議題」勇奪公民非影音新聞報導獎優勝第15屆兩岸新聞報導獎今(26)日在台北國賓大飯店舉行頒獎典禮,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彭瑞祥、葉人豪以「為『河』而戰--長三角水資源議題」勇奪公民非影音新聞報導獎優勝,以議題重要、報導深入,受到評審肯定。

由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主辦、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承辦的「兩岸新聞報導獎」,至今已經邁入了第15屆,此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新聞從業人員從事更高品質、更全面、更深入的兩岸三地新聞報導。環境資訊協會自第13屆增設了「公民記者獎」後,年年皆有入圍,顯示該會傳播環境資訊的成果受到肯定,今年更是繼第13屆得獎後再次得獎。

兩岸新聞報導獎今年共有216件作品報名,共分為報紙新聞報導獎、報紙專題報導獎、廣播新聞報導獎、廣播專題報導獎、電視新聞報導獎、電視專題報導獎、雜誌報導獎、平面新聞攝影獎、公民新聞影音、非影音新聞報導獎、及大陸地區暨港澳公民新聞報導特別獎,共有17家媒體入圍。作品涵蓋大陸自由行、陸生來台及2011博鰲論壇等兩岸議題,經由18位專業評審審查,針對作品主題掌握、新聞價值、呈現技巧等因素,共選出各類入圍作品共32件。

環境資訊協會主編彭瑞祥表示,從事兩岸環境新聞報導的過程,更印證了環境事務無疆界。他回憶,「去年參訪時,剛獲得國際『麥格塞塞獎』的中國環保人士霍岱珊就指出,台灣環保要求與技術比較高,企業應該把這樣的作法帶進中國,而不是隨之降低標準。」他表示,這顯示兩岸環境是緊密連動的,最近發酵的「毒蘋果風暴」就是一例。

籌畫兩岸環境交流多年、目前人在中國參訪的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謝璧如透過電子郵件指出,台灣民間團體對中國的環境問題相對較不瞭解,希望未來能促成更多交流,「讓台灣過去用犧牲環境換取經濟成長的慘痛教訓,對急於爭取經濟起飛的中國有所借鏡。」他也提到:「要把環境議題照顧好,記者其實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希望透過公民媒體的力量,讓世界能重視水環境問題。」

※ 本次得獎作品:
保護浙江母親河 錢塘江抗污英雄為「河」而戰
兩岸水環境論壇 看見NGO與媒體的新契機
溫州三垟溼地 營造人與自然共生的水環境
全球最北紅樹林 浙江西門島以環境教育顧生態
霍岱珊──用鏡頭揭露污染真相 守衛淮河終不悔
于曉剛──反水壩 以公眾參與實現「綠色流域」
利樂包回收穿上身 上海姜玫瑰的綠色第二春

※ 更多長三角交流相關報導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3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