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綠之海(下)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徜徉綠之海(下)

2005年09月04日
作者:孟琬瑜

倦鳥歸巢

夕陽漸斜,正午前後躲起來休息的鳥群,又開始在樹梢上活動。林間的色澤從金黃染色漸深。短暫的橘紅之後,林子就越來越暗了。收拾好工具、吃完點心、拿出頭燈預備著,走下山徑。在溪邊取完水,夜色已經很濃,我們卻很有默契的都不開燈。林間像是漾著一層灰濛的薄霧,呼應著我們倦鳥歸巢的心情。天色全暗之前,回到台灣杉大樹指引的香菇寮小徑。

一面炊煮晚餐,一面開始了晚上的功課。聖傑已採集了一堆植物標本讓我們練習辨認它們的特徵。吃完晚餐,除了辨認植物之外,順手串蘭花牌和編號牌以為明日調查之用。春季的星星出來了,俊哲、書德、啟明在外頭數流星,討論著頭頂上方耀眼的獅子座。

清晨來訪的精靈

清晨醒來,菇寮外小翼鶇、冠羽畫眉、深山鶯、褐色叢樹鶯…的叫聲,隨著陽光高昇而被炒熱,悶不住的宗以已經跑出去賞鳥,書德則到處採摘植物標本練習。白尾鴝的叫聲響起,如同吹奏金屬管笛﹁咪︱哆雷咪﹂;難得一見的黃山雀就在菇寮附近的樹梢上活動,只消在門口站上幾分鐘,很難不為戴著黑冠白流蘇的牠們著迷;藍天襯托下,停在枯枝高處的紅山椒,以亮麗耀眼的橙紅色與尊貴氣質吸引我們的目光;其他聽見聲音沒看見身影的,不知該從何計算起。

告別前巡禮

操作熟練以後,樣區調查的速度就加快了許多。只是三天的時間太短,好像才適應山上的生活,就要收拾著準備下山。調查結束前,我和阿德循著小徑走進森林間漫步,做最後巡禮。外頭的日頭很烈,在檜木林底下卻遮蔽良好,行走時清風送爽,感到一股透心的沁涼。我們穿過小森林,橫過大崩壁,來到大檜木林裡。沒有遊客、登山者,也沒有調查者的上呼下喊在林間迭宕,踩過紅榨楓的落花上頭,穿過藤蔓與林下小灌木。前年釘掛的編號牌,有的已經掉落到皆近樹根處。森林裡生機蓬勃,卻又闃靜無聲。

快回到部落前,宗以認出天空中飛掠的幾隻林雕。原來已經走遠的同伴們,紛紛折回望夫崖邊駐足觀看。想不通的是,這樣一片美麗的森林,為什麼三天來聽不見一聲山羌叫?感覺很不對;部落裡的狗,還有剛被獸夾夾斷腳的。這裡的狩獵風氣是否太盛行呢?

霧降鎮西堡

下山的傍晚,坐在鎮西堡教會的山坡邊緣往下望去,我們很快地指認出阿道和他家人的小屋。薄霧漸漸籠罩樣區森林,也漫向近處的部落,暮色層層沉降轉濃。鬱密的青山,點綴著一叢叢四月份盛開白頭的殼斗科植物,而鎮西堡部落的屋子與墾地,也只是輕輕地點綴著墨綠色的森林罷了,不顯得過分突兀。

車來到上宇老鞍部,天已經全黑了。向著頭前溪上游的這邊瀰漫著濃濁濁的水霧,那厚重的乳白色,蠶繭般緊緊包圍著車身,車燈已經無力穿透,可見度不到兩公尺。行車在左彎右拐的山路上,感覺驚險萬分。大概下到那羅以後我們才穿霧而出。

攪動綠色海洋

下山之後,清晨一覺醒來的瞬間,那些在山上認得呱呱叫的植物;那些圓的、長的、倒卵形,波浪、鋸齒,厚的、薄的,格狀、黑點…的葉子,那些縱裂紋、橫裂紋、皮孔、塊狀剝落、環節、軟質…的樹皮,全都混雜在一塊;綠色的海洋,摻揉著棕灰色的油彩,調和在一塊。

只剩下林間滲透的點點斑光,滴漏在葉長花的小花朵上頭;

只剩下沁涼山泉上,漂浮著的阿里山榆果實、與乘風飄送的款冬種子;

只剩下四月份嬌美的西施杜鵑,在林下送香;

只剩下紅榨楓鋪地的綠色小花、與北五味子帶著的甜味的落花;

漂浮著、一同攪和。

啊,徜徉綠之海! (全文完)(撰稿日期:2003-04-20於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