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淤泥變養殖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石門水庫淤泥變養殖土

2012年03月10日
摘錄自2012年3月10日客家電視台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石門水庫的淤泥該如何處理,現在似乎有了答案,桃園縣農業發展局想出了一個新的點子,就是將這些廢棄淤泥進行土壤改造,將透水性差、肥沃度低的淤泥,培養成養殖土來造林,目前這個計畫正在觀音鄉進行實驗,未來如果成效良好,可望解決水庫淤泥的問題。

位在觀音桃科工業區的實驗植樹林,占地0.2公頃,看似平常的林地,卻是桃園縣農業局為了石門水庫淤泥所想出的新植栽實驗據點,從去年開始,農業局將透水性差、肥沃度低的水庫淤泥,混合當地一般泥土、米糠等有機物質,進行土壤改造,而這項計畫已經實驗2個月,目前植物生長相當良好。

桃園縣農業局森林及自然保育科長胡淑芬表示,把一些淤泥運到海邊,然後跟當地的砂石去混拌,然後目前已經種了800棵的喬木跟6400棵的灌木,希望為淤泥找到新的用途,然後在海岸的防風造林,能夠做一份貢獻,目前植栽已經種下去2個月了,經過半個冬天寒風的吹襲,都存活的很好。

對於這項實驗林計畫,提供土地的桃科工業區是相當贊同,中心副主任說,往後造林成功,將對於沿海地區空氣以及景觀能大大改善。

桃科工業區副主任姜義青表示,這些淤泥來這做土質改良,來種最好的植物,因為沿海地區所有的植物,非常的難生存,所以用最好的土質來改良,讓這些樹木能更加茂盛,能為地方帶來更多的景觀。

根據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統計,目前石門水庫所有沉澱池的淤泥量約有200萬立方公尺,桃園縣農業局表示,從去年開始進行的土壤改造計畫,將視植物生長的情 況來判斷有無成效,實驗如果成功,不但能有效解決水庫廢棄淤泥的問題,農業局也將和林務局合作,利用改造後的土壤,在新屋、觀音沿海地區廣植防風林,以減少海岸線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