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草原生態不容樂觀 局部改善但總體惡化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草原生態不容樂觀 局部改善但總體惡化

2006年05月08日
摘錄自5月8日人民網北京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農業部2005年組織近百位草業、農業、生態等方面的專家,開展了中國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草原保護與生態建設加快推進,草業經濟穩步發展,草原災害防控能力有所提高,草原政策法規日趨完善。到2005年底,全國人工種草累計保留面積達到1300萬公頃,草原改良面積1400萬公頃,草原圍欄3300萬公頃,全國20%的可利用草原實施了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70%以上的可利用草原實行了草原承包經營制。



但是,全社會對草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仍然不足。北方草原家畜平均超載36%以上,草原生產能力不斷下降,平均產草量較上世紀60年代初降低。全國90%以上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鹽漬化、石漠化。全國荒漠化土地每年以26.2萬公頃的速度擴展,其中絕大部分發生在乾旱與半乾旱草原區。每年來自草原的泥沙已佔到長江泥沙量的35%。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累計約2000萬公頃草原被開墾,其中近50%已被撂荒成為裸地或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