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鼓溼地魚群暴斃 與毒魚無關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鰲鼓溼地魚群暴斃 與毒魚無關

2012年04月24日
摘錄自2012年4月24日中國時報嘉義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鰲鼓溼地北堤7日傳出大量魚群暴斃,因魚屍中為數不少是底棲性魚類,保育人士懷疑有人毒魚,縣府環保局檢驗報告昨(23)日出爐,包括水質和魚屍均無毒物反應,研判魚群死亡應該是天候因素造成水質急劇變化有關。

鰲鼓溼地罕見傳出魚群暴斃,當時保育人士和官方說法兩極,保育人士認為出事的北堤水質最乾淨,且魚群死亡數量實在太龐大,質疑遭下毒機率較高,但環保局森林保育科認為,春冬交替,氣候異變,才會形成大量魚群「反崛」現象。

昨(23)日檢驗結果也證實森保科的論點,科長鄭永華指出,儘管水質確實被驗出微量重金屬和氫化物成分,但數質極低,不構成毒魚要件,「毒群會死亡,和當地地形脫不了關係」。

鄭永華說,鰲鼓溼地屬海埔新生地,因地層下陷嚴重,地形已低於海平面,且當地地下水層又高,所以當天候產生變化,水質也容易改變,當然可能造成魚群,甚至是底棲魚種死亡,為避免再發生類似情況,當務之急應想辦法改善溼地供水條件,光靠雨水供給,除了會影響生態,也可能形成水澤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