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23日
摘錄自2012年7月22日民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民間傳說吃海膽可以壯陽,造成大量捕撈,這讓澎湖海域近年的海膽數目大減,澎湖的水產種苗繁殖場,在成功繁殖馬糞海膽之後,最近又將觸角,伸向同樣也可以食用的紫海膽和黑海膽上,目前已經有效放流2萬5000顆的紫海膽了。
顯微鏡下的紫海膽,剛出生14天,現在的牠正準備從浮游生物,變態成底棲附著的小海膽,接著再過半年,小海膽會長成像這樣十元硬幣的大小,身上一根根像刺蝟一樣的棘,會呈現紫色,這也就是紫海膽的名稱來源。
這些小的紫海膽,其實是人工復育出來的,澎湖縣政府的水產種苗繁殖場,在成功復育這種經濟價值比較高的馬糞海膽之後,再投入同樣可以食用的紫海膽和黑海膽的復育,也將復育成功的紫海膽,陸續在澎湖南邊海域,放流了2萬5000顆。
海膽以海藻為食物,當海膽數量減少時,海藻相對變多,就會影響珊瑚礁生態,甚至造成珊瑚白化等危害,在澎湖,近年來海膽被捕捉相當多,復育速度其實是趕不上捕捉速度的,對縣政府來說,只能呼籲漁民或居民,手下留情,共同保護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