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鹽田到溼地保護區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的故事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從工業鹽田到溼地保護區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的故事

2012年08月01日
本報2012年8月1日綜合外電,鄭鈺琳報導

Google map上的舊金山南灣鹽田海岸(資料來源:google map)溼地保育的方式,除了加強保護現有未經破壞的自然溼地、劃設保護區外,溼地復育與再生,也是經常採行的辦法,有鑑於溼地防澇滯洪、淨化汙水、涵養水源、孕育物種的種種功能,主動經營、創造溼地,更是目前世界當前的趨勢。美國舊金山南灣鹽田(South Bay Salt Pond)的復育案例,就是一個透過人力介入要求傳統產業退位,讓溼地再生的經典案例。

舊金山南灣感潮海岸,在空照圖上是由一大片鹽田構成的海岸地景,每到秋冬時節,整片灣區鹽田覆滿了從北極或南美洲來此度冬的候鳥。這裡,是美國西岸最大的感潮河口三角洲,也是東太平洋區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棲息地,富含多樣的溼地生態系統和珍貴物種。它曾經是北美西岸最大的鹽場,也是美國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都市野生動物保護區,2003年的舊金山南灣鹽田復育計畫,更大幅的改變了這塊溼地的命運。這塊鹽灘地上一百多年來的土地發展過程,是一段結合了私人與公共、鹽礦開採與野生動物保育的故事,同時也是一段溼地發展的歷史。

鹽業起家的海灣 圈海成池

因藻類、微生物與豐年蝦生態演替所呈現的南灣鹽田多彩色澤(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Salt_ponds,_South_Bay,_SF.jpg)鹽業是加州最早發展的工業之一,而舊金山南灣海岸做為工業用日曬鹽田開採的時間至今已有將近150年左右的歷史。由於地中海型多風多日照的氣候條件,這裡自古就是美洲原住民採鹽的場所,主要用於食用和內地交易。而19世紀美國西岸的掏金熱潮,由於金礦和銀礦都需要使用鹽和汞來將原礦提煉成粗金,為鹽帶來更大的開發需求,至19世紀中葉,San Mateo Bridge東岸一帶已經發展成工業化的鹽業產區,也開始了築堤為鹽池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這個舉動,大幅改變灣區的地景。

這些由土堤圈成的鹽池創造了一個新的海灣環境,在此之前的鹽礦生產,主要是透過潮汐力量收集高潮帶的結晶鹽而來。鹽塘,則是利用土堤將淺海圍起來,構築成內陸型的鹽池,阻斷潮水的影響,當海灣的潮汐不再進入,也就改變了區域的生態。

都市開發侵蝕海岸溼地

20世紀初期,Leslie公司陸續收購了許多小型、原本多由家族擁有鹽田地,到了1940年代,成為南灣地區最大的地主和製鹽公司,它也將這些小型鹽田整合成大型的儲鹽池。隨著人口增加和開放空間的縮減,灣區沿岸的鹽沼溼地有將近85-90%的比例受到人為開發填埋或破壞,Leslie鹽業公司更將低利潤的鹽田轉換成高價的房地產,該公司在二次戰後開發的Redwood Shores和Foster City兩座大型住宅區,就是興建在上千英畝的填埋鹽沼地上。為阻擋房地產過度開發對於海岸開放空間的侵蝕,地方公民團體開始要求聯邦政府介入,以抵擋私人產業對於海岸土地的支配。

水質惡化與地層下陷的洪水風險

除此之外,沿海城鎮的過度開發也導致水質惡化,讓依賴這片溼地生存的魚類和野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急速萎縮,加上地層下陷的問題,更增加了當地的洪水風險。南灣地區自19世紀起即為了農業灌溉挖了許多深井以提升蔬菜和糧食作物的產量,供應加州北部的掏金城市。超抽地下水的結果,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根據1969年的一項調查,南灣地區平均地層下陷深度高達11呎,位於南灣盡頭的Alviso城市首當其衝,每當雨季來臨都要面對海水倒灌的風險。

鹽田開採與保護區並存時期

在公眾壓力下,自1960年代起美國聯邦政府開破堤改造以前的南灣鹽灘結晶鹽田(資料來源:http://www.southbayrestoration.org/)始陸續收購灣區土地,1974 年,舊金山灣野生動物保護區(San Francisco Bay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在灣區正式成立,以保護濱危物種、維護候鳥及野生動物棲息地為目標。這段期間Leslie鹽業公司也將其產業脫手給Cargill公司,這個世界最大的鹽業產銷公司來營運。因此儘管聯邦政府到了1986年時已經取得灣區大部分的土地,但Cargill公司仍舊擁有鹽礦開採和經營權,鹽業的開採也仍持續進行。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計畫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計畫位置圖(資料來源:http://www.southbayrestoration.org/)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計畫(South Bay Salt Pond Restoration Project)是南灣地區土地使用的重要轉捩點,這是美國西岸規模最大的感潮溼地修復計畫,僅次於佛羅里達州的大沼澤地復育。在此之前,鹽業生產依然是舊金山灣區重要的土地使用方式,保護區內仍有極大比例的生產中淺灘鹽田,但這個計畫企圖打開鹽埂、讓潮水重新回到這個區域,以創造更多元的地貌和生態環境,成為更具自然面貌的感潮海岸。在政府機構、環保組織和私人基金會跨部門的通力合作之下,這個前所未有的計畫得以成真。

2000年時,Cargill公司將其在南灣地區擁有的61%鹽塘及製鹽經營權出售給公共團體,由美國漁業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FWS)和加州漁獵部(DFG)取得土地所有權並進行經營管理,全部徵用土地達16,596英畝,相當於紐約曼哈頓的大小。到此為止,儘管Cargill公司仍舊擁有部分的產權,但這個徵收的舉動,讓保護區面積擴展到30,000英畝,涵蓋了大多數舊金山南灣的海岸土地,也讓復育計畫得以進行。

還地於海 創造棲地多樣性

舊金山南灣鹽灘復育計畫始於2003年,計畫範圍為寬幅2-20公里,平均深度4公尺以內的鹽田淺灘,包括15,100英畝的鹽田和1400英畝的Napa河岸區域,涵蓋Eden Landing、Ravenswood、Alviso三個子區域。這個計畫預計花上50年、10億美元的預算,透過聯邦政府、州政府以及惠普、高曼基金會的贊助,將這15,100英畝的工業鹽灘地恢復成混合了感潮鹽沼、泥灘地等不同溼地類型的棲地,將潮水帶回來,預計將灣區自然運作的感潮溼地比例提升到將近40%。

為何需要將鹽田恢復成感潮鹽沼?

復育前後對照,原生鹽沼植物覆蓋在鹽沼新生地上(資料來源:http://www.southbayrestoration.org/)感潮鹽沼是受到海平面和潮汐影響的潮汐平原。受到潮汐的作用,感潮鹽沼經常具有複雜的渠道網絡和不同鹽度、深度的土地,創造出多樣的生態系統提供不同的物種棲息。例如不同種類的水鳥即有各自偏好的水域深度、食物種類、來源,一般水鳥喜愛淺水塘,但潛水鴨卻喜歡較深的水域;某些鳥類偏好生活在高鹽度池塘中的豐年蝦和鹽水蒼蠅,而另一些鳥類補食的小型魚類,卻往往生活在較低鹽度的水域。

因此,多樣的潮間帶環境有助物種多樣性,而在舊金山灣區除了候鳥水禽依賴感潮沼澤作為度冬棲地外,其他如鱒魚、虹鱒鮭魚、海豹、鹽沼收穫鼠等動物也仰賴有潮汐作用的開放海岸灘地生存,而這是高鹽度的傳統封閉式鹽田所無法提供的環境。

另一方面,計畫中預計進行的水文管理和清淤工程,在海平面高度增加的今日,潮汐沼澤會隨海平面上升的步伐不斷自然演替重建,也讓溼地成為巨型海綿,吸收洪水和暴雨期間緩慢釋放回海灣的徑流,加上重建防洪設施,有助於減緩沿岸城鎮遭受洪水與海水倒灌的危險。此外,由於復育潮汐沼澤所創造出來的豐富物種植被將從大氣中捕捉大量的碳,更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

跨部門合作 營造人與自然共享的溼地

由於計畫規模龐大加上牽涉層面廣泛,加州漁獵部(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DFG)、美國漁業及野生動物管理局(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USFWS)和加州海岸管理委員會(California State Coastal Conservancy,SCC)在2003年時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南灣鹽田復育計畫。

在2004到2008年的前期規劃中,以復育原生自然環境、增加溼地面積與複雜度、加強洪氾管理、增設公共親水設施為主要目標,並自2008年起開始啟動第一階段的復育工作與基礎工程。復育計畫確保了開放空間、水質改善、提供瀕危物種重要棲地、分散洪水流量、避免海岸侵蝕,同時補充地下水,更提供了大眾接近該地區進行環境研究、教育和休閒的管道。

值得期待的未來

1970年代舊金山灣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立時的初衷,在於保護自然環境免於填埋開發,30年後,保護區的重心移轉成將既有的鹽田恢復成曾經失去的鹽沼溼地,現在大家更關心這塊感潮鹽灘的命運,是否有機會將自然海岸還給海洋。

棲地復育後,海岸水鳥族群數量恢復迅速(資料來源:http://www.southbayrestoration.org/)目前,復育計畫仍持續進行,每年超過280種鳥類在此過境停棲,而規劃完善的灣區步道暨自行車道系統、小艇碼頭已經成為許多遊客假日休閒、接近溼地的好去處,遺留下來的鹽業設備也成為當地歷史的解說材料和公園設施。因為計畫的推動,Alviso市設置了一座環境教育中心,做為溼地環境教育的推廣基地,依季節每月規劃遊賞活動提供遊客參加,也有季刊通訊讓民眾了解溼地的最新消息與復育工作進展,也建置了完善的語音導覽系統。同時,復育團隊也持續舉辦工作坊,邀請大眾一起參與溝通規劃南灣鹽灘溼地的明天。

這個溼地將來是否能夠成為鳥類和其他生物的伊甸園,仍有待時間驗證,然而,在眾人的期待和努力下,鹽田復原成溼地逐漸成為一個可期待的未來。

※ 參考資料:

※ 本文同步刊登於台灣溼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