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正藍旗沙塵暴天數10年增3倍 威脅京津生態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內蒙古正藍旗沙塵暴天數10年增3倍 威脅京津生態

2012年05月30日
摘錄自2012年5月30日國際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之聲報導了內蒙古閃電河變身枯水河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近20年來,流經正藍旗南部濕地草原的閃電河由於連年乾旱水量減少,加上上游的沽源縣擴建水庫、大興水上樂園等諸多原因,導致閃電河水徹底斷流,生態加速惡化。

內蒙古正藍旗沙塵暴天數10年增3倍

據統計,從1999年到2008年,內蒙古的正藍旗全年發生沙塵暴的天數增加到了9天,是前10年的3倍。同時,被稱為「京津沙塵暴」源頭的渾沙達克沙漠就位於正藍旗的北部,大面積的沙丘在逐漸向南移動。

牧草產量銳減 農牧民生活日漸艱難

而生態的惡化也直接導致農牧民的生活水準下降。上世紀90年代以前正藍旗大部分地區打井的話打3到5米就能見水,現在卻在20米左右才能見水。牧草產量從此前每畝400公斤銳減到現在的180公斤,少了一半還多,農牧民的生活日漸艱難。

水資源短缺 協調工作非常困難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水資源處處長閆戰友說,其實閃電河不僅調節著濕地草原的生態平衡,更是天津市重要水源—灤河的上游。然而,面對日漸短缺的水資源,如何滿足流域內群眾的合理用水需求?閆戰友直言不諱的說,整體的協調工作非常困難。

上游水庫截水使濕地萎縮

內蒙古師範大學地理科學系教授海春興,多年來專門研究中國北方濕地。他指出,上游如能放水,那對濕地面積的萎縮將有巨大的影響。內蒙古師範大學地理科學系教授海山老師,多年以來一直研究草原生態問題。他提出,對於濕地面積萎縮,氣候是一個因素,但上游截水是最致命的。海山表示:「這個地方的蒸發量是降雨 量的10倍左右。完全用降雨來恢復濕地是不可能的。這麼大的蒸發量,只有一個辦法,恢復植被,恢復枯草層的方式來保持土壤水分,來保
持土地的生產力。」